這下鄭柞是真的有點不高興了“我國與貴方結盟多年,一向都是奉行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理念,但貴方有了好東西,卻不愿拿出來與盟友分享,未免太小家子氣了一點。”
考慮到鄭柞的身份,顏楚杰又不能直截了當地說這玩意兒老子不賣,只能耐著性子向他解釋道“日后小王爺有空的時候,去三亞參觀一下這制作蒸汽機的地方,就知道造這東西有多麻煩了。這東西不是說有就有,說賣就能賣的。這事現在先暫且放一放,還是好好商議一下接下來的行動細節吧”
雙方這次約定在南海實施聯合軍演,安南將派出由八艘戰船、四艘運兵船、四艘補給船組成的艦隊,與海漢艦隊在峴港會合之后南下,并在歸仁、金蘭和頭頓三個屬于海漢的港口停靠休整。而海漢方面則是派出了以一艘威嚴級戰艦領銜,共計二十二艘船組成的艦隊,并計劃在金蘭港與駐守當地的南海艦隊會合,屆時參加行動的艦船總數將會超過五十艘,投入的兵力也將達到兩千人以上。從規模上看,已經不亞于此前海漢在北上zj行動中所集結的兵力了。
聯合艦隊要完成往返距離如此之大,行動時間跨度如此之長的演習,就必須得有詳細的行動計劃才行。特別是要帶著安南艦隊一起玩,雙方之間的及時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
前幾年安南內戰時期,鄭柞便與海漢民團有過聯合行動的經驗,也知道海漢人在行軍打仗這方面的計劃極為嚴謹,當下只能先拋開被顏楚杰拒絕要求的不快,把眼下的正事辦好再說。
整個軍演的行動方案是由海漢民團總參謀部制定,對安南參演部隊的要求相對比較簡單,只需按照海漢的安排行事即可。這個時候海漢多年以來幫助安南培訓軍官的好處就顯現出來了,對于海漢這邊制定的行軍路線、操演項目、海上聯絡方式等等,都無需再做更多的解釋,基本都可以做到無縫銜接。這支在內戰結束后才從無到有由海漢援建的安南海軍,其“海漢化”的程度甚至已經遠遠超過了fj許心素手底下的水師部隊,除了裝備和訓練水平上與正牌海漢海軍有差異之外,其他的方面幾乎都是一比一的翻版。
艦隊在峴港的休整時間為三天,顏楚杰專門抽取了一天的時間,走訪考察本地的建設情況。海漢開發峴港已經有近三年的時間,目的就是將這里建成取代順化、會安的新貿易港。雖然這里也具備一定的軍事功能,但并非峴港的主要發展方向。這里與三亞港的直線航程僅僅150海里,從三亞運輸商品過來的運費要遠低于三亞運往gd方向,因此峴港也就成為了海漢向安南貿易輸出的主要渠道。
目前峴港已經建成了長達十里的民用港區,其中也包括四處軍民兩用的碼頭。每個月從峴港進出口的貨物數量,目前在海漢的海外港口中首屈一指,貨物吞吐量甚至比珠江口的香港島還多了一成左右。
海上貿易的蓬勃發展也為這個地方注入了活力,初創時這里加上本地人,人口也不過才一兩千人,而現在常駐峴港的人口已經達到五千,其中超過八成都是登記造冊已經入籍的歸化民。雖然這些人當中有不少是安南裔出身,但當他們加入海漢之后,享受到這種新社會制度下帶來的種種好處之后,絕大多數人都會以自己的新身份為傲。
峴港本地最大的產業有兩項,除了海貿相關之外,另一項便是造船業。除了海漢與安南合作開辦的峴港造船廠之外,這里也還有不少小型私人船廠存在。李毛仔等人在臺灣雞籠港的做法,在這邊其實早就有人實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