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處種植園所栽種的作物主要是橡膠樹、咖啡樹和數種香料作物,類似的種植園在hn島和安南也有不少,并且大多已經開始盈利。海漢在經營種植園方面的成功經驗,也正是金主們敢于在汪洋中的這處孤島投下重金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個種植園擁有的員工多達六百余人,也是島上規模最大的種植園之一,其中包括了四百余名尚掛著奴籍的苦工。這些被人販子跨國賣到安不納島來的奴隸首先得在島上進行半年以上的無償勞動,之后才會視其表現,逐步開放申請入籍的資格。當然了,在金主們的有意控制之下,從奴隸到歸化籍的轉化率是相當低的,因為一旦入籍,就意味著老板們必須向其支付勞動薪酬了。
“這么說起來,這些奸商大概會掐著時間,把人換掉吧”顏楚杰笑道“我如果沒記錯的話,向民政部申請歸化籍,首要條件就是在本地有穩定的工作。老板們只要把人放掉,換上新一批的奴隸,就一直都不需要支付薪酬了。”
羅杰對于這個問題并不避諱,點點頭道“的確是這樣,這是現行法律法規的漏洞,我們暫時也沒有更好的處理辦法,只能盡可能地把換下來的奴工送走,以免節外生枝。”
為了壓縮費用,種植園和農場的經營者們在奴工的無償勞動時限到了之后,便會主動將其釋放,然后從奴隸販子那里購買新的廉價勞動力。但這些被釋放的奴隸因為暫時失去了工作,就沒辦法在本地申請入籍了。成批出現的大量失業人員必然會影響到本地的治安環境,但經營者的這種做法也并沒有違反海漢的現行法規,所以本地管委會也只能選擇折中的解決方式,將被釋放的奴工全部運往三亞進行再分配。雖然這會讓奴工們能夠申請入籍的時間再次向后推遲一段時間,但去了hn島能得到的待遇終歸會比安不納島這里好上很多。
雖然海漢高層也清楚這中間的貓膩,但并不會阻止經營者們反復使用這樣的手段來縮減成本。這些奴隸能夠得到基本的生存條件保障,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幸運兒了,至少他們不會像落在西方殖民者手里的同胞那樣,被當做純粹的牲口使用。進入海漢社會的前一段時間雖然會過得比較艱苦,但只要能熬到入籍,未來的生活還是有希望得到改觀的。
顏楚杰走訪了奴工居住的集體宿舍,土墻茅草頂的房子雖然有些簡陋,但好在環境倒還算干凈,二十人一間的屋子內外每天都會安排專人打掃,水井、浴室、公廁等設施也很齊全。島上的醫療衛生機構也會定期過來做一些防疫方面的指導工作,以避免人口密集的集體宿舍在濕熱的自然環境之下爆發疫病。
顏楚杰到來的時候,所有奴工都已經出去上工了,宿舍這邊就只有幾個洗衣煮飯的婦人。奴工的伙食不算好,但基本還是能管飽,以保證他們能夠有足夠的體力勞作。走馬觀花地看了一圈之后,羅杰便帶著他去了附近的橡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