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巴達維亞的華人買辦代表,蘇克易深得東印度公司高層的信任。他的長輩蘇鳴崗與前任總督科恩私交甚密,而這種信任也延續到了他的身上。在1631年夏天穆夏柏在安不納島擊敗了試圖武力收回當地控制權的荷蘭船隊之后,蘇克易便以東印度公司代表的身份,與范隆根和范德維根一同前往hn三亞與海漢進行磋商。不過那次談判的結果并不盡如人意,荷蘭代表團甚至還被變相軟禁了一段時間,雙方談到最后都未能簽署一份正式的和解協議。
不過也正是蘇克易等人去三亞親眼見識了海漢在當地的發展狀況之后,才讓東印度公司的高層真正意識到了海漢這個對手的可怕實力。如果說在此之前荷蘭人還認為安不納島的失利只是運氣不好或者軍官指揮不力這種偶然因素所造成,那么蘇克易等人從三亞帶回的所見所聞,就已經證實了海漢人的行動和他們所取得的壓倒性戰果并非巧合,這群人將是荷蘭在遠東地區所遇到的最為棘手的競爭對手之一。
蘇克易在接到通知之后很快趕到了范迪門的書房。他現在已經不僅僅只是東印度公司中的一名管事,兩年前從三亞談判歸來,科恩總督便在東印度公司中成立了一個華人事務部,任命了蘇克易作為這個部門的主管,其職能除了管理巴達維亞本地的華人事務之外,海漢方面的信息搜集也是這個部門的主要工作職能之一。換句話說,這個部門多少有一點情報機構的味道,只是專業性還遠遠不及海漢安全部這樣的專門機構。
蘇克易的工作就是從各種各樣的消息中鑒別出有價值的部分,并憑借這些消息分析海漢在南洋地區的策略和動向。這個部門迄今已經運作了一年多時間,如果要論對海漢的了解程度,蘇克易在東印度公司內部基本算得上是專家了。所以范迪門在處理完部署防御的事情之后,第一件事不是與議事會的同僚商量下一步的打算,而是先將蘇克易請來,聽聽他對目前形勢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