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想稱霸歐洲,讓德意志分裂;丹麥和瑞典想瓜分北海和波羅的海的德意志領土和海港;而英國人和你們荷蘭是想遏制西班牙帝國在北歐地區的擴張。雖然這場大戰最開始是因為宗教引起的,但打到現在這個階段,宗教信仰僅僅就只是參戰國的一個借口罷了。至于現在,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應該是瑞典人在主導戰場走勢吧不過古斯塔夫二世去年已經戰死沙場,想必瑞典人的好日子也不多了。”
這次顏楚杰說完之后,范迪門臉上的驚訝表情已經無法掩飾了。他實在想不到海漢人對于歐洲的國際形勢了解竟然如此詳盡,甚至連歐戰的近況都知道,即便是葡萄牙人給予了他們相關的情報信息,但這種用心的程度也太令人感嘆了。畢竟遠東地區距離歐洲太過遙遠,歐洲所發生的狀況對海漢來說并無直接影響,而海漢人對歐洲的了解,卻大大超過了歐洲人對遠東地區國際形勢的了解程度。
歐戰從1618年波西米亞反抗神圣羅馬帝國的起義開始算起,迄今已經打了足足十五年時間。荷蘭在前幾年的戰爭中并不順遂,與英國、法國和丹麥結成的反哈布斯堡聯盟被波西米亞貴族華倫斯坦的雇傭軍打得節節敗退,丹麥在1629年5月被迫簽訂了呂貝克和約,保證不再插手德意志事務,從而宣告了反哈布斯堡聯盟的暫時失利。
不過1630年法國人出錢資助瑞典,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御駕親征,率軍在波美拉尼亞登陸,向神圣羅馬帝國開戰。在歷時一年的戰爭后,瑞典人占領了波美拉尼亞,并于次年在列赫河打敗對手,連帝國軍統帥蒂利伯爵也陣亡在戰場上。由此帝國軍一敗再敗,接連丟掉了美因茨、奧格斯堡和慕尼黑等重鎮。
不過這個時候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再次啟用華倫斯坦為統帥,并在1632年11月的呂岑會戰中一舉擊敗瑞典人,古斯塔夫二世便是在這場戰役中命喪沙場,也讓瑞典軍隊從此一蹶不振。
瑞典國王在歐戰中陣亡的消息,范迪門也是最近才得到消息,而且他可以確定自己的消息來源肯定比葡萄牙人更快,因為傳來這艘消息的船主,就是在呂岑會戰結束后第二天立刻從歐洲出發的,那個時候瑞典國王陣亡的消息還并沒有傳開,葡萄牙人得到這個消息至少是一兩個月之后的事情了,所以范迪門才會驚訝于海漢人竟然掌握了如此具有“時效性”的情報。
當然范迪門并不知道歐洲的歷史進程對海漢來說并非秘密,如果有必要的話,顏楚杰甚至可以說出來華倫斯坦在呂岑會戰中使用的部隊包括了德國人、奧地利人、捷克人、意大利人、匈牙利人、波蘭人和克羅地亞人,而這支部隊的兵種分為胸甲騎兵、火槍騎兵、龍騎兵和克羅地亞輕騎兵。甚至這場會戰的整個戰斗過程,顏楚杰都能如數家珍地向他復述一遍畢竟這場戰役是海漢軍校中研究的經典戰例之一,顏楚杰不止一次指導過學員的沙盤推演,對于戰斗過程已經十分熟悉了。
顏楚杰看著范迪門臉上驚訝的神情,心知自己的話已經收到了效果,當下便繼續說道“我們很清楚你們與其他國家在歐洲的恩怨,國與國之間的利益沖突的確不是商人可以調和的,你們在遠東采取的措施和表現的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你們的國家。但總督先生,我想說的是這里不是歐洲,遠東地區會有專屬的游戲規則出現,遵守規則的玩家才能留在這里,而想在這里調皮搗蛋的人,就會受到相應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