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督大人,你不用把事情想得這么悲觀,我倒覺得情況沒有這么糟。”蘇克易接話道“海漢人在談判中提及了他們的商船可以無視季風的方向,不分季節往返于haandao和爪哇島之間,那大概就是準備把這種技術推廣到民間了,到時候只要我們出得起錢,想必不難買到這種裝置,甚至連制造這種裝置的匠人也能買回來。到時候我們照葫蘆畫瓢,仿制即可。”
自作聰明范迪門在心里給蘇克易打了個差評,但臉上卻是不露聲色,向他解釋道“你說的沒錯,只要海漢開賣的東西,我們總有辦法能買到的,以前我們就買過不少海漢出產的武器來研究。但海漢人賣出來的武器并沒有他們自己裝備的好,故意削弱了性能,就算仿造也只能仿出次一等的武器,而且成本還比他們的賣價高出不少。要仿制,反倒不如直接向他們購買省錢省心。”
掃蕩澳門之類的說法當然只是范隆根的一時氣話,要派出一支武裝艦隊去攻打一千八百海里之外的港口,就算東印度公司目前還有這樣的余力并且對打敗葡萄牙人有充分的信心,也得慎重考慮海漢對此可能的反應。要知道海漢人在珠江口的武裝據點距離澳門不過才二三十海里,而且袖手旁觀的可能性不大,一旦插手進來,東印度公司全身而退的機會就微乎其微了。
不過范迪門倒并不認為這個貿易體系是由葡萄牙人在主導,他認為海漢人不可能讓手下敗將騎到自己頭上去指揮大局,葡萄牙人頂多從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要說他們能指使海漢做這做那,范迪門卻是萬萬不信。而且顏楚杰在會談中故意談及歐洲戰場上的信息,顯然也不太可能是來自葡萄牙人的情報,海漢人對歐洲戰況的了解比葡萄牙人還詳細,哪里還用得著由他們參考消息。
“先生們,我認為現在的關注點應該放在海漢人提出的要求上,我們需要評估拒絕或者答應他們會帶來的得失后果,考慮怎么做才是對公司最為有利的選擇,而不是把氣撒在葡萄牙人頭上”范迪門敲了敲桌子說道,示意范隆根不要把話題帶得太偏“打澳門這件事,我們不需要再進行無謂的嘗試了”
范隆根也自知自己剛才所說的話沒有太強的邏輯性,老臉一紅坐回到位子上。荷蘭人在歷史上曾經攻打過澳門,1622年初科恩總督就考慮聯合英軍,直接進攻澳門并占領當地。當年六月,由科納里斯雷約茲率領的十六艘戰船與一千余名士兵,在澳門發動了登陸戰。不過司令官雷約茲對澳門的防御能力嚴重低估,在經過兩小時的激戰后,登陸部隊的彈藥便消耗一空,而此時葡萄牙人發動了反擊,給進攻方造成了慘重的傷亡。這次戰斗中荷蘭遠征軍遭遇慘敗,陣亡一百三十六人,被俘四十余人,這個結果甚至比之后荷蘭艦隊在閩南與大明周旋兩年的傷亡人數還多。對東印度公司來說,澳門之戰的確是一個隱隱作痛的舊傷疤,誰都不愿提起這段不光彩的戰績。
目前海漢給予了東印度公司兩種選擇,一是加入貿易聯盟,但東印度公司為此所要付出的代價是放棄安不納島以北地區的海運和貿易,全部轉交給海漢代為經營。第二種選擇是拒絕加入聯盟,但由此帶來的后果可能會比較嚴重,東印度公司將遭受貿易聯盟成員國的聯合抵制,甚至可能后續還會有馬打藍國這樣的老冤家來主動找麻煩。
從結果來看,其實無論選擇哪一種,東印度公司在短期內都將蒙受巨大的損失,所不同的僅僅只是前一種選擇可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補償回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