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們能把這些漢人后裔跟海漢扯上關系,證明他們跟我們是同族同宗的親人,不就可以在這地方落腳了嗎”羅杰解釋道“自古以來這四個字你總明白是什么意思吧”
章運雖然是一心治學,但也并非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呆子,這“自古以來”四個字在外交和國際關系領域有多大的用場,他自然是知道的。海漢往北發展,這倒是很容易尋根,畢竟這幫子人絕大部分都是出自中國地區,受著漢人文化熏陶長大,語言文字價值觀與現在的大明國都能接軌,要硬扯上一些關系來換取立足機會倒也不難。但如果想南下占領一些海外飛地,又不想像西方殖民者做得那么簡單粗暴毫無技術含量,那就得好好利用這“自古以來”的威力了。
海漢在從荷蘭人奪取安不納群島時,便是以此為理由,認為當地在古時便有漢人定居,應當是屬于漢人的領地才對。既然以前曾經是漢人的領地,那么理所當然也必須物歸原主回到漢人的統治之下,當然現在統治這個地方的漢人是指大明還是指海漢,就沒有人去深究這種問題了。師出有名,對內對外才能堂而皇之地解釋發動戰爭的原因。偏偏荷蘭人弄不清這些關系,大明也沒興趣管這種閑事,占了便宜的海漢人自然不會再主動解釋什么。
而之后海漢在臺灣落腳,趕走西班牙人,也都使用了類似的理由。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百試不爽的好理由,只要打出“自古以來”的旗號,再采取相應的軍事行動就顯得名正而言順了。雖然海漢軍中的漢人比例大概只有六到七成,不過這并不會影響參戰人員對于作戰目的的理解,對執委會的絕對信任和服從會驅使這些軍人毫不猶豫地執行指揮官的命令。
章運想明白其中奧妙,不禁也笑道“其實西方人并不像我們一樣在意動手的理由,整個歐洲的歷史就是不斷的征服與分裂,為了占領更多的地方,任何借口都有可能成為開戰的理由。希臘和特洛伊為了爭一個美女就打了十年,法國路易七世因為刮了胡子就被拋棄,老婆轉嫁給英國國王亨利二世,后來甚至引發了英法兩國之間曠日持久的戰爭,這些開戰理由夠荒謬了吧其實說白了都是為了征服他國發動戰爭找的借口罷了,只要想打,哪會沒有理由。”
羅杰咕噥道“也就只有我們足夠文明,才會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考慮得這么周全,要換成荷蘭葡萄牙這種國家,只怕早就直接動手搶了。”
章運點頭應道“這么說其實也也沒錯,這些歐洲殖民者來到遠東的過程,本來就是走一路搶一路,不光劫財搶地皮,連人都不放過。你看他們販賣到安不納島的那些奴隸,歐亞非三大洲各種膚色種族的人都有,島上的種植園簡直就是人種博物館。”
歐洲殖民者在大航海時代對亞非拉地區的開發基本是采用掠奪式的手段,前期接觸都是以搶為主,遇到打不下來的大國才會設法建立貿易關系。這套辦法幫助殖民者在初期快速積累財富,擴大經營規模,如果不是海漢出現在這個時空中,打亂了原本的歷史發展軌跡,原本在今后的三個世紀內,遠東地區基本都將受西方殖民者所左右。
而海漢現在的擴張模式,多少也借鑒了西方同行的做法,不過相比這些來自萬里之外的洋鬼子,海漢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就是人種,絕大部分漢人組成的這個團隊在遠東地區落腳的難度可比歐洲人小多了,而且此時天朝上國的余威尚在,大明周邊的國家對漢人勢力都比較買賬,不會像歐洲殖民者來到本地那樣隔閡重重。
聯合船隊在巴考漁港停留了一天的時間進行短暫休整,然后出發沿著海岸線繼續向西航行。在半天的行程之后,艦隊抵達了巽他海峽地區最大的港口城鎮班達楠榜。
班達楠榜在當地土語中的意思是“漂浮的港口”,這個地方是從爪哇島進入蘇門答臘島的第一站,距離巽他海峽最窄處僅40海里,就連海上武裝并不強大的馬打藍國,也在這里部署了一支艦隊。不過這支艦隊的戰斗力顯然十分堪憂,直到聯合艦隊駛入到岸上目力所及的范圍,停靠在岸邊的戰船才終于有了反應,軍官們急急忙忙地集中人手,想讓戰船盡快駛離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