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跟著前來的鄭柞和范吉在這里各自談了幾筆買賣,都是以糧食換香料。這兩國別的產出沒有,糧食倒是夠多,跟海漢的貿易也多有以糧食進行以物易物的狀況。羅杰本來只想讓艦隊在這個地方停留一天半時間,但由于鄭柞和范吉的要求,不得不把逗留時間延長到了三天。好在他通過電臺與顏楚杰那邊聯系之后,知道與荷蘭人的談判也正陷入到漫長的拉鋸戰當中,當下便不再急著往回趕了。
十一月十六日,聯合艦隊離開班達楠榜港,一路南下橫穿巽他海峽,回到爪哇島一側,然后沿著爪哇島西端的海岸線向東北方向行進,開始往回的行程。
以這趟考察的結果來說,巽他海峽附近的海岸的確沒有適于建造大型港口,特別是海軍基地的條件,軍方原本打算未來在這里就近建設軍事據點的打算,其實是存在著比較大的實施難度。當然了,如果執委會肯投入足夠多的資源,軍方要在這里占一塊地搞搞事情倒也不是行不通,只是效果未必能對得起需要投入的軍費而已。
聯合艦隊用了兩天時間,回到巴達維亞港外海,與留在這里的另外半支艦隊重新會和。而此時顏楚杰與巴達維亞當局的談判已經就組建貿易聯盟達成了初步的一致,但具體的細節操作上仍然存在著諸多的分歧。
比如荷蘭人今后在南海地區的活動范圍,雙方就一直爭執不下。海漢這邊意圖要將東印度公司的勢力范圍牢牢遏制在安不納島以南海域,只允許其今后在爪哇海、弗洛勒斯海、班達海等赤道以南的海域內活動,而荷蘭人對此顯然難以接受,畢竟花了十余年的時間才打通了東北亞航線,現在要全盤放棄,損失未免就太大了一點。
雙方談了一周依然沒有談出結果,而此時行程已經超出了原本的安排,幾十條船組成的龐大艦隊不可能就這么一直在海上飄著,每天消耗的物資都是數以噸計。顏楚杰不得不打消了一次搞定的想法,只能暫時與范迪門簽署了諒解備忘錄,然后約定一個月之后由雙方代表團在安不納島上繼續就貿易聯盟的相關協議展開談判。談到這個地步,其實海漢方面只實現了預想目標的一半,還說不上是一個理想的結果。倒是范迪門在政治軍事經濟都不占優勢的情況下硬生生把談判拖到了加時賽,這樣的表現對東印度公司而言算是不錯了,至少還爭取到了一個月的緩沖時間,讓他們能慢慢想辦法來應對。
當然了,荷蘭人也不敢確信一個月之后海漢這邊會不會變卦,如果海漢被這漫長的談判磨滅了耐心,決意還是要通過戰爭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那范迪門這個拖延戰術就適得其反了。從這個角度來講,范迪門的舉措其實也冒了一定的風險。
聯合艦隊在巴達維亞港再次采購補給之后,便揚帆北上,他們的下一站是北方一百八十海里之外,仍在荷蘭人掌控之下的勿里洞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