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隊在勿里洞島西岸的這處河口停留了近十天之后,這才離開繼續出發。一百二十名士兵和建設人員被留在了這里打前站,在本地興建簡易碼頭和駐地,等待后續的大部隊跟進。
艦隊離開勿里洞島后繼續向西駛往鄰近的邦加島,這個面積12萬平方公里的大島與勿里洞島之間相隔著五十海里寬的斯帕海峽,而其西邊與蘇門答臘島之間隔著不到十海里寬的邦加海峽。這個島上也盛產錫礦,不過與鄰近的勿里洞島類似,這個島上埋藏的礦脈還并沒有被世人所發現。島上居民以捕魚、狩獵和采集林中自然產出的檳榔、椰子等物品為生。
艦隊所選擇的路線是沿著邦加海峽向西北方向行進,從海圖上看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穿過邦加海峽之后,再往西北行進大約一百海里左右,就是馬六甲海峽的東側出口了。
馬六甲海峽無疑是印度洋進入太平洋最為重要的一處戰略門戶,雖然繞過蘇門答臘島西岸南下,從巽他海峽也同樣可以進入太平洋地區,但如果以馬來半島西岸的安達曼海到南海安不納島的航程為例,直接穿過馬六甲海峽比繞行巽他海峽要近大約八九百海里的航程,以荷蘭帆船的航速作為參考,這大概就能在海上節約出一周的時間了。
不過在拜訪馬六甲海峽這處戰略要地之前,聯合艦隊還打算在途中去一個地方,就是位于邦加海峽北出口附近的巨港。
巨港這個地方在公元七世紀就成為了南亞海上強國室利佛逝的發祥地,宋代以后的史籍中稱這個國家為“三佛齊”,這個國家的政治中心一度便設在巨港,到十一世紀中葉才遷都到北邊四百里外的占卑。由于其地點正當海上交通要沖,中國、印度、阿拉伯往來商船都會在這里停留匯集,進行各種交易。到十三世紀初期,這個王國仍控制著馬六甲海峽和巽他海峽兩處戰略要地。
從十三世紀到現在,期間經過數次政權更迭,滿者伯夷國、蘇門答臘國、亞齊國等政權輪流掌控這一區域,目前這里是屬于亞齊國的一處內河港口城市。從穆西河入海口往上游行進大約八十公里,便是巨港城的所在了。
這處貿易港在亞齊國的地位如果要做一個類比,那就跟廣州城在華南地區的功能類似,所以聯合艦隊經過這里的時候,也必須要去巨港走上一趟才行。但“威嚴級”旗艦的體形有點過于龐大,進入內河之后吃水深度和調頭都會出現問題,所以顏楚杰便讓大部隊在入海口附近暫時駐扎下來,只派出兩艘貨船逆流而上,前去訪問巨港。
巨港的出產主要是木雕和象牙雕刻,其他的東西,以海漢的眼光大概也看不上。當然海漢人特地跑這趟并不是專門來采購商品的,推銷才是他們的第一要務。這里的市場上倒是能看到一些海漢出產的玻璃器和其他一些小玩意兒,不過品種多寡和價錢高低顯然都與三亞相去甚遠。海漢的推銷沒有費太多力氣,帶去的試銷品就被當地商人瓜分得一干二凈。
當然除了推銷商品之外,商隊的人倒也沒忘了告知當地商人前往安不納島的海上航線。巨港到安不納島的航程僅四百多海里,那里可以算是巨港商人能夠采買到大宗海漢商品最近的一處所在。
告別巨港之后,艦隊繼續沿著蘇門答臘島東岸北上,很快便來到了馬六甲海峽東出口的林加群島。這個群島主要由林加島和新及島兩個大島及數十個小島組成,總面積兩千多平方公里,同時也是附近海域廖內群島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