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傳聞中所說的那樣,海漢的碼頭竟然是用那種又貴又不好買到的“水泥”制成,地面十分平整,一點不像巴達維亞的港口那樣滿地的泥濘和垃圾。碼頭泊位有專門的貨運通道,鋪設在地面的軌道可以讓裝滿貨物的車皮在畜力拉動下迅速進出港區,再加上碼頭上那些高大的吊桿,使得貨物裝卸的效率極高。他還注意到碼頭上的指路標識竟然是同時使用了漢語和西班牙語,這種做法真是在遠東地區第一次見到,也足見平日來往這里的歐洲商人肯定為數不少。
安不納港的規模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海漢在港口運營方面擁有的各種設備、運行的各種管理制度,也都運用到了這個南海小港上。范迪門是從事多年海上貿易的行家,去過的碼頭港口也不知有多少了,能從這港口的布置和運作中看出不少門道,他沒花多少時間就確定了一件事,海漢能夠在短短幾年內憑借海上貿易崛起,并不是依靠運氣。像這樣的港口運作水平,絕對是長期積累不斷改進之后才會得到的結果。
而過去由荷蘭人掌管的安不納港除了港口碼頭有幾座棧橋之外,根本就沒什么碼頭設施可言,與海漢經營之下的港口相比,只能用簡陋來形容。捫心自問,范迪門也會認為海漢治下的安不納港對過往這一海域的商船民船會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在范迪門看來,有些措施和港口設備并不是海漢所獨有,但其大規模運用的成本太高,一般港口上不太可能像海漢這般鋪張。比如這碼頭上鋪設的貨運軌道,巴達維亞港其實也有類似的設置,但一般都是木軌或者頂多在外層包上鐵皮,而這安不納港的軌道卻不是這種廉價的設備。范迪門已經確認過,這些軌道全是貨真價實的鋼鐵軋制而成,其成本可遠遠不是木制軌道能比的。而且這島上既無鐵礦又無煉鐵廠,想必這些軌道全都是在三亞制成后跨海運來,再在本地進行安裝。海漢人如此舍得投入本錢到港口基建當中,也難怪到過海漢港口的商人都會對其運作效率和港口環境贊譽有加了。
這還僅僅只是南海中的一個小小補給港而已,海漢首府三亞號稱南海第一貿易港,其建設水平就更不知高到哪里去了。再回頭看看東印度公司花了十幾年時間打造的巴達維亞港,范迪門心中莫名地出現了一種酸溜溜的感覺,這么多荷蘭人前仆后繼來到遠東,十幾年來花費無數心血財富,得到的結果竟然還不如一群從天而降的暴發戶。海漢人在三亞登陸不過六七年時間,其控制的地盤和建設成就卻已經遠遠超過了東印度公司,這對荷蘭人來說實在是一種無奈的悲哀。
“歡迎來到安不納島,范迪門先生”對于范迪門的到來,海漢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顏楚杰親自來到港口迎接他,并且還安排了一輛特制的高級馬車作為運輸工具。
這種特制馬車的特別之處主要是在于其車廂之外的零部件全部是穿越時帶過來的成品,其舒適性遠非這個時代的馬車所能相提并論。不過這種馬車總共也沒幾輛,在三亞之外的控制區中,也就只有廣州和安不納島各有一輛,而且安不納島上這一輛還是施耐德南下的時候特地用船運過來充門面用的。
之所以這么稀罕,主要還是備件太少,輪胎軸承磨損之后難以更換,而海漢現有的工業能力有限,所能制作出的備件質量都差了一大截。也只有比較重要的場合,才會出動這種高級馬車。
在范迪門抵達安不納島之后的幾天中,其他各方的代表也陸續抵達。最后抵達這里的是來自柔佛的代表阿吉沙,他在會議召開的前一天才到,幾乎是踩著鐘點來的。而其險些遲到的原因也很微妙,是因為海漢前些天“入侵”了柔佛領土,并且與柔佛軍隊發生了武裝沖突。而柔佛軍在沖突中有為數不少的人員傷亡,讓柔佛蘇丹大感不滿。原本柔佛國是受邀對這次的會談進行旁聽,但出了這事之后,柔佛蘇丹準備取消派人赴會的安排,還是在大臣們的勸說之下,才給這次來與會的柔佛代表增加了一個興師問罪的任務。
阿吉沙的見到顏楚杰之后,便立刻向他轉達了柔佛蘇丹的不滿,并且要求海漢立即從當地的占領區撤離,賠償柔佛在此之前因為武裝沖突而遭受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