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施耐德真正在意的并不是范迪門給出的這個信息有多大的實際價值,而是他所表現的出的這種態度就意味著荷蘭人并不想跟海漢死扛到底,只要條件合適,他們大概還是會為了加入南海貿易聯盟而做出一定的讓步,這才是施耐德想要看到的狀況。
至于是否給荷蘭人保留赤道以北地區的殖民地,今后對東印度公司在東北亞地區的行動限制程度,這些都是可以慢慢商量的項目,海漢也并不是真的要搞一個海上鐵桶陣將荷蘭徹底拒之于外。海漢與荷蘭都是講求實際利益的商業實體,只要加入了貿易聯盟,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進行協商。
“巽他海峽暫時不急,但我們會在勿里洞島和邦加島一線開辟港口,這個要求沒問題吧”施耐德也主動示好退讓了一步,然而這一步可不是因為范迪門的表現所做出的回應,而是海漢早就打算好的計劃。
巽他海峽附近并沒有天然良港可供海漢建設大型綜合海港,加sh漢目前也并不打算把荷蘭趕出這一地區,所以在經過前幾個月的實地考察之后,海漢的建設計劃中暫時只會向南推進到邦加勿里洞一線,而不是直接到爪哇島西端或是蘇門答臘島南端建立殖民點。邦加島和勿里洞島上的錫礦,對海漢的意義遠比去巽他海峽附近建個殖民點有用,畢竟開發礦產投入不大產出快,回收開發成本的周期要遠比建立普通殖民點快得多,從經濟角度看更為劃算一些。
當然了,作出這個決定的原因還受到了星島的影響。在這次巡航南海之前,雖然海漢也有意要在馬六甲海峽附近有所動作,但缺乏對當地實際情況的掌握,所以一直沒有拍板做出決定。但對馬六甲海峽和巽他海峽兩地的狀況進行比較之后,軍方和執委會都毫無爭議地選擇了馬六甲海峽東端出入口的星島作為下一步的開發目標。以目前海漢的能力和開發規劃,也不太可能同時在星島和巽他海峽兩個地方鋪開大工程,所以對巽他海峽的控制就向后順延了。
范迪門并不知道海漢掌握了邦加島和勿里洞島上的礦藏信息,對于施耐德的這一步退讓也是頗感意外。在他認知中這兩個島上除了能種種胡椒之外,似乎也沒什么別的好東西了。加之當地并無天然良港,范迪門倒也不用太擔心海漢人會順勢在當地駐扎武裝艦隊,當下便沒有對施耐德的提議進行反對。不過后來海漢在當地大規模開采錫礦之后,消息終歸還是傳到了巴達維亞,范迪門才知道海漢人的這一步棋原來早就算計好了,只是已經悔之晚矣。
談判總是會伴隨著讓步和妥協,這點就算是強勢如海漢也不會例外,畢竟這個商業聯盟的目的是拉更多的國家入伙,而不是為了排擠某一國而成立。哪怕是海漢與荷蘭這種發生過數次武裝沖突的對手,只要意識到了雙方有共同的利益可以加以開發,也會立刻恢復到商人的本性,通過會談的方式來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利益。
范迪門發現自己跟施耐德的談判也同樣十分吃力,這種吃力不同于顏楚杰的強硬態度,而是一種他從未見識過的精明,感覺自己的所有條件和要求都在對方的算計之中,而且自己算一步兩步的時候,施耐德可能早已經算到五六步之后,導致自己步步受制。看似獲得了海漢的讓步,占到了些許便宜,但局面似乎仍然盡在對方的掌控之中,所謂的讓步不過是對方有意拋出的一點小小甜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