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漢即將迎來穿越后的第七個年頭,到了目前這個階段,其實上上下下都認為立國的時機已經基本成熟,可以正式公開成立屬于自己的政權了。至于過去曾是海漢最大顧忌的大明,如今早已處在內憂外患之下自顧不暇了,哪里還顧得上南邊海疆的瓊州。就算大明朝廷降罪下來,要讓兩廣地區出兵,到時候肯定也還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畢竟廣東官府上上下下都基本打點到位了,對海漢抱有敵意,不知情識趣的官員基本都在過去幾年里以各種名義淘汰或驅逐了。
當然立國也并不是對外宣布一個國號就算完事,而是相當復雜的系統工程,各個部門的職能都需要根據新的政體做出一定的調整,所需的時間也不是十天半個月就夠的。事實上海漢從穿越的那一天開始,就一直在為立國之日做準備,同時也是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
如今北到舟山,南至安不納島和星島,海漢所控制的海域跨度已經超過八千里,治下區域人口超過三十萬,且與周邊大多數國家都建立了貿易和外交關系,最關鍵的是治下的歸化民比例和民心所向也已經趨于平穩,建國的各方面條件都趨于成熟。而這次施耐德親自南下主持南海貿易聯盟的組建工作,除了商貿方面的作用之外,基本上就是為了給接下來宣布建國預熱了。
距離每年四月一日的海漢穿越周年慶還剩下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南海貿易聯盟的成立無疑是給海漢在這個時機宣布建國錦上添花。屆時能請到多個國家到三亞觀禮,算得上是海漢外交事業的里程碑了。
簽署完協議之后的當天,施耐德便在慶祝酒會上向到場的嘉賓發放了之后到三亞觀禮的請帖。除了大明的兩位使者臉色稍顯不自然之外,其他人則是紛紛起身向施耐德等人表示了祝賀。畢竟在他們看來,這海漢所作所為早就是一個地區強國的風范了,現在要補辦這么一個建國的儀式,大概也只是為了今后跟大明打交道的時候能夠更加的名正言順而已。
而類似占城、安南這樣的國家,對于海漢建國一事倒是十分支持。他們在過去幾年中與海漢的合作日趨深入,但終究國內還是會有一些反對的聲音,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名不正言不順,認為海漢并非國家,雙方建立的合作協議和盟約都沒有什么實際效力可言。而海漢建國之后,雙方的外交關系就可以進入正常化狀態,到時候很多領域的合作也將會由目前遮遮掩掩的地下操作轉移到明面上來。
當然像葡萄牙、荷蘭這樣亦敵亦友的國家,聽說這個消息之后的心態就比較復雜了。海漢建國之后,就意味著他們在國際舞臺上又多了一個正式的對手,而非此前的民間武裝勢力了。但這倒也不盡然是壞事,畢竟有了國家的名義之后,海漢對于國際關系的處理方式大概也得趨于正常化,不能再隨心所欲的玩下去了。
而對此最覺尷尬的,大概就是大明了。雖然海漢建國早就是遲早的事,福廣兩地的官府對此也是心知肚明,但真當這一天到來的時候,如何處理好大明與海漢之間的官方關系的確是一個令人為難的大問題。
海漢現有的領土是以大明瓊州島為核心,就這么生生被海漢占去領土用于建國,兩廣地區的官府的確很難向朝廷交代。而朝廷如果不認同海漢的做法這幾乎是可以肯定的狀況,那么肯定會采取軍事手段來嘗試解決這一問題。即便福廣兩地的官府陽奉陰違不與上面配合,但想要讓大明與海漢以國與國的關系正常建交卻也將十分困難。
但以海漢目前與福廣兩地官府的關系,對這個觀禮的邀請還真不能輕易說不。目前兩廣總督已經從王尊德換成了熊文燦,而后者在此之前正是擔任福jian總督一職,在位期間與海漢人也算是十分熟悉。福jian總督的職位暫時空缺,但以許心素此時在當地的人望,接任這一位子的可能性非常高,目前該打點的關節都已經打點到位,就是在等朝廷的正式任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