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葡萄牙在海外的殖民地經營手法有所不同,海漢對于每一處殖民地的投入都非常巨大,不但進行完善的基建,而且會在每個殖民地都因地制宜地開發一些可以長期獲得收益的經營項目。而葡萄牙往往只能選擇一些資源出產地區進行掠奪性的開發,或是在戰略要害地帶修建補給港和堡壘,純粹將其作為軍事用途使用。真正像澳門這樣長期經營的地區,在整個遠東地區也為數不多。
當然了,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很多,除了葡萄牙自身的國力不足以支持殖民者們在遠東搞大規模建設之外,他們所面臨的外部激烈競爭也是原因之一。西班牙人和荷蘭人都不是吃素的,這兩國在遠東地區對葡萄牙控制區的擠壓從來都沒停止過,如果不是葡萄牙人眼光好及時抱住了海漢這條大腿,他們今時今日在遠東的處境恐怕要比現在的實際狀況糟糕得多。
托馬斯看得多了,也知道海漢這一套東西是葡萄牙學不來的,他們既無法照搬海漢的商業運作模式,也沒有強力的武裝作為保障,特別是海漢因為人種、文化的關系,可以依靠大明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來獲取勞動力和資源,輸出高價值的商品,這根本就是西方殖民者永遠無法達成的目標。葡萄牙人在澳門經營了幾十年,所得到回報還遠遠不如海漢人在三亞僅僅幾年下來的經營收益,手段上的高下也可見一斑了。
托馬斯正是認清這種現狀之后,才會堅定地選擇了與海漢合作,不管是果阿總督還是澳門議事會,他遞交回去的報告中從來都是在力促與海漢達成各種合作協議。而事實也證明了托馬斯的主張是有成效的,葡萄牙人近幾年在遠東地區的貿易已經呈現出明顯的逐年上升趨勢,過去需要通過走私貿易才能偷偷摸摸購入的貨源,現在也能夠光明正大地購入了當然了,這些貨源基本都還得從海漢這里過道手才行。雖然會因此被海漢刮走一筆錢,但終歸比過去的境況要好了許多。何況海漢這幾年中所的軍火,也讓葡萄牙人從中賺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