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大明徹底失去了在南海的影響力。在葡萄牙人攻陷馬六甲九年之后,馬六甲王子的使者才向大明禮部送來求援信,而到這個時候明廷才知道南海發生了這樣的狀況。但面對馬六甲的淪陷,明廷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其中對自身長遠厲害的損害,而隨后所作出的回應也相當無力不許葡萄牙入貢,同事將葡萄牙出使中國的使者一行人全部羈押在廣州,作為對方歸還馬六甲疆土的人質。
這種無能而短視的表現主要還是因為明王朝在東南亞地區沒有部署任何軍事力量,所謂的朝貢體系也僅僅只是一紙蒼白無力的政治承諾書。明王朝的屬國中有三分之二都在東南亞,但西方殖民者到來之后,這些屬國都陸陸續續被迫脫離了與明王朝的關系,僅僅在百年間便丟掉了這片巨大的戰略緩沖區。
不過海漢來到這個時空之后,便將南海的制海權作為自己向外擴張的第一要務,在穿越后的第七年年頭上,海漢才終于在馬六甲海峽附近設立了自家的據點,可謂是得來不易,但也已經表明了海漢對這一區域掌控權的志在必得之心。
前次在安不納島的會晤中,海漢有意識地淡化了自家在馬六甲海峽東端建立據點的影響,而與會者的注意力也基本都是放在了海漢推出的一系列貿易制度上,沒有就馬六甲海峽通航與管轄權的問題進行具體的磋商。而這次葡萄牙人主動找上門來談合作條件,施耐德認為這算是一個比較好的攤牌機會,便果斷將話題帶到了這上面。
在此之前施耐德也料想到葡萄牙人聽聞此事的反應,托馬斯沒有立刻破口大罵,已經算是涵養不錯的表現了。當然了,從他現在陰沉的臉色上也能看得出,葡萄牙人對此事是持有怎樣的態度。
“施耐德先生,我必須鄭重告訴你,你所提出的這個條件是不可能得到滿足的。我們不會讓出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權。”托馬斯盡量克制住自己的情緒,對施耐德所提的條件表示了不滿。
“話先別說這么死,很多事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快。”施耐德倒是不著急,依然慢條斯理地說道“我覺得你們應該眼光放長遠一點,不要只盯著眼前,長遠利益才是你們應該注重的部分。托馬斯先生,請你好好想想,你們以前通過占領馬六甲獲得了多少好處,現在控制馬六甲海峽又有多少收益,未來這種局面是否還能持續”
要說葡萄牙人在馬六甲的最大收獲,恐怕還是要數百年前攻陷馬六甲城的時候。當時的馬六甲王國有三分之二的財富都集中在城中,而這些財富在城市陷落后,幾乎全落進了葡萄牙人的口袋。正是因為這樣,葡萄牙人才有了足夠的動力和財力繼續向東行進,并在數年之后抵達了大明海域。
但在那之后的百年當中,葡萄牙人控制了這條東西方世界之間十分重要的貿易關口,但卻沒有多少直接的收益。雖然荷蘭人因此需要從蘇門答臘島外圍繞行巽他海峽進入南海,但這也僅僅只是造成了荷蘭人在時間和運輸成本上的增加,并沒有從荷蘭人手里收到過哪怕一個銅板的實際好處,反倒是與其為了爭奪馬六甲海峽控制權的作戰花費了不少錢財。
而同樣位于馬六甲海峽的柔佛國、亞齊國也沒閑著,這兩國跟葡萄牙動手的時候不比荷蘭人少,雖說屢戰屢敗,勝少負多,但對葡萄牙來說也終究是甩不掉的麻煩。以葡萄牙的實力,只能擊敗他們的攻勢,但卻沒有將其滅國的能力,在未來可見的一段時期內,馬六甲海峽的武裝沖突依然不會停歇。
至于今后,在海漢已經踏足馬六甲海峽的狀況下,托馬斯還真不敢打包票說大話。海漢武裝部隊的戰斗力已經盡人皆知,所到之處無不披靡,葡萄牙人當初在安南會安城之戰就已經吃過大虧。這幾年里海漢軍南征北戰,成長的速度遠勝葡萄牙人的半職業武裝,實力差距早就比當年更要大出不少了。如果今時今日雙方再對上,恐怕戰斗結果會比當年更加慘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