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時期大明軍中裝備火器最多最先進的,大概山東登州的駐軍應該算是其中之一了。徐光啟和孫元化將葡萄牙人的火炮、炮師和造炮工匠都集中到登州,試圖在這里打造出一支強大的火器部隊。孫元化的部隊擁有佛郎機炮20余門,西洋銃320支,鳥銃千支,還擁有一批掌握了西洋火炮技術的炮手。
但可惜的是在登州之亂中,這支精銳之師幾乎毀于一旦,葡萄牙雇傭軍在戰斗中有包括炮隊統領公沙在內的十二人戰死,另有十五人傷重被俘。活下來的葡萄牙人在戰后離開登州,南下返回了澳門。而之后叛逃去東北投后金的孔有德等人帶去當地的造炮工匠和武器裝備,基本都是出自這支由大明花重金打造出來的火器部隊。
考慮到葡萄牙人在澳門當地的常駐人口不過一兩千,能夠為大明這種程度的軍援已經算得上是盡心盡力了。而相較于他們的付出,從大明所得到的好處其實還是比較有限的,比起海漢如今的待遇差了足有十萬八千里。但海漢顯然還并不滿足于現狀,希望能借助軍援獲得更多的好處,這在羅升東看來多少有一點不太現實。
寧崎道“此一時彼一時,天啟年間,大明要面對的內外壓力遠不如現在,葡萄牙人想談條件也沒法談。但如今的大明正陷于內憂外患之中,如果我們海漢決定繼續冷眼旁觀下去,十年之內,大明的天下就保不住了”
“十年這應該不至于吧”羅升東對寧崎所說的這個數字并不相信。
雖然大明近年來的確在走下坡路,但這么一個統治天下兩百多年的帝國,豈會說完就完在見識過海漢發家史之后,羅升東不相信中原作亂的農民軍能搞垮大明,在他看來這些人終究只是流寇,既沒有政治目標也沒有地方根基,只靠著蝗蟲式的燒殺擄掠,根本不可能成就大事。
而關外的東北野豬皮說白了就是一群開化還不夠徹底的野蠻人,羅升東以前聽海漢人提及后金時,語氣大多都極為不屑,印象里自然也不會認為他們能有多厲害。雖然大明自1626年之后與后金軍的對陣中就一直處于敗多勝少的局面,但這還是不會妨礙羅升東對大明軍力的盲目自信就算打不過海漢,那打個關外的部落武裝總該沒問題吧
然而羅升東并不知道,在原本的歷史中,關外的后金在兩年后就會改國號為大清,并效仿明朝建立政權機構。十年之后的1644年,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入京城終結了崇禎帝的統治,接著便是清軍在吳三桂的配合下大舉入關,大明雖沒有立即亡國,但卻已經成為了弱勢的一方,從此就一蹶不振,說其自此時起丟了天下倒也不為過。寧崎給大明批下的十年壽命并非隨口胡謅,而是具備了很客觀的史實依據。
寧崎道“羅總兵,你跟我們打交道也有七年了,應該見過我們預測局勢發展的事例,有哪一次是沒兌現的嗎”
“這倒是沒有。”羅升東的確佩服海漢這百發百中的預測命中率,以至于現在很多官場中人都將海漢對局勢走向的看法視作了金科玉律。但預測國運這件事的性質嚴重得多,羅升東雖然并不再把自己的身份視作大明官員,但對此的態度也仍是十分慎重。
寧崎接著說道“大明現在面臨的問題如果得不到我們的幫助,今后形勢只會越來越艱難,但我們要設法讓大明朝廷明白這個現狀,意識到跟我們做交易的必要性,這樣才能實現我之前所說的打算。要達成這個目標,只靠我們海漢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一些人能在朝堂上為我們說話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