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盾銀幣與海漢元的匯率大約是三比一,算下來就是五百海漢元,而這個價錢足以在市面上買到一整套的三亞產青花瓷衛浴潔具了,跟老板砍砍價說不定還能得到一套玻璃餐具作為贈品。如果是在巴達維亞,這筆錢差不多可以買到十五名到二十名身體健康的年輕男隸,或是滿滿五十麻袋的南洋香料。但在這里,卻只能換得海漢時報上一塊巴掌大的版面,這性價比似乎的確太低了一些。
不過范迪門很快就冷靜下來,這種媒體的宣傳力量,他以前是沒見識過,但如今在海漢地盤上待了這么久,他自然也意識到了其作用的重要性。這價錢貴不貴當然貴,但考慮到海漢官方媒體的影響力,一千五百盾就能讓不限于海漢的多國頭面人物注意到東印度公司的存在,這筆錢還是劃算的。如果再算算從這份報紙上所搜集到的情報價值,這個價錢其實就一點不貴了,東印度公司每年花在搜集打探海漢情報上的費用,可不止區區四位數而已,但得到的回報卻未必比這么一份報紙所能的信息多出幾分。
范迪門很快就想清楚前因后果,倒也沒有再拿這費用的事發脾氣,畢竟蘇克易辦的這件事不但很有必要,而且其實也真說不上有多吃虧,畢竟別家也都是掏錢刊登告示,心理上沒什么不平衡的。而且蘇克易要是嫌貴沒掏錢登這告示,反而會讓東印度公司陷于被動有哪些人登了告示,海漢執委會可能不見得全都能記住,但哪家沒登,那就很顯眼了。
“你這件事辦得不錯。”范迪門冷靜下來之后還是給予了蘇克易贊揚“海漢的這種報紙,也算是我們了解海漢社會狀況的一條渠道,而且今后可能也還會有類似這樣花錢刊登告示的需要。”
“總督大人,不是可能,是肯定。”蘇克易從桌上拿過另一份報紙,遞給了范迪門“這是今天出版的另一份報紙海漢商報,七天一期。這上面所刊登的內容,對于任何一名商人來說都是值得關注的消息。”
范迪門看了一眼,上面密密麻麻的蠅頭小字,也不懂是什么內容,只好讓蘇克易給他解釋。
“大人,這份報紙上除了海漢官方的各種最新貿易政策和措施之外,其他版面全是各種商品的供應和求購信息。”蘇克易很是欣喜地向范迪門介紹這個最新發現“有了這份報紙,我們就相當于是有了一個精明的市場向導,哪怕是不了解海漢市場,就按照這報紙上的信息,也可以在海漢采購到價格合適的商品。”
范迪門道“但海漢有那么多的港口,這么一份報紙肯定涵蓋不了。”
“沒錯,所以海漢人在每個大型貿易港都辦了一份類似的報紙。”蘇克易點點頭,又遞上了一份名為三亞商報的報紙“這份報紙上的商業信息就全部來自三亞本地,這上面既有海漢官方出售的商品,也有其他國家的商人運來這里的貨物,商人也會把他們想要購買的貨物和價格登載在這上面大人,我不得不說,海漢人這個舉措讓國際貿易變得更簡單了。”
“我看這也未必有多方便,能看懂這報紙上內容的前提是必須要掌握海漢的文字才行。”范迪門明知這并不算什么致命的短板,就算是來自非漢人地區的商人,在港口就能雇到通曉海漢貿易規則的掮客,可以代為解讀這些報紙上的內容。但范迪門還是想強詞奪理地踩一踩海漢,不然心里就會生出酸溜溜的感覺,就如同他前些天在考察過程中的感受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