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與大明建立貿易關系,就繞過不海漢這一關,而且必須要使用海漢所的商業宣傳平臺,金融結算手段和轉口貿易港才行。這些條件結合起來,無疑是一個跳進去就爬不出來的大坑,但東印度公司想要打破以往的貿易屏障,還真是非跳不可。
站在理智的角度來看,范迪門也知道如果讓東印度公司跳進去,固然能夠賺到一些利益,但更多的卻是成全了海漢,讓其所能控制的商業渠道又增加了一條。但如果不往里跳,東印度公司在遠東地區的市場份額和影響力都將會繼續被壓縮,特別是在南海貿易聯盟成立之后,如果被排擠在外就基本等同于失去了遠東地區大半的市場。
此外還有一個迫使范迪門做出選擇的因素,就是競爭對手葡萄牙人。見風使舵的葡萄牙人早在1628年就與海漢達成了合作協議,在海漢貿易體系中所處的地位,也是目前的東印度公司還無法趕上的。正因為如此,葡萄牙人從大明和海漢所得到的商業資源也非常多,在近幾年中的貿易量已經超過了貿易狀況逐年下滑的東印度公司,在進入遠東地區的歐洲國家中排名第一。
得到海漢扶持的葡萄牙不但在貿易方面打開了局面,而且海漢明顯在暗中還對其了軍事支援。據范迪門所知,葡萄牙在馬六甲海峽乃至印度果阿殖民地,其武裝水平都有明顯的提升,而其裝備的武器極有可能就是來自于位于三亞內陸的海漢兵工廠。如果東印度公司繼續站在對立面上,很有可能下一次攻打巴達維亞城的就不再是什么馬打藍土人了,而是武裝到牙齒的葡萄牙與海漢所組成的聯軍。
促使范迪門下決心跳坑的原因有很多,既有政治因素也有經濟因素,還有來自軍事上的壓力。如果能找到更為合適的解決辦法,范迪門其實并不愿意做出這樣的選擇,他也知道一旦順從,東印度公司就很難再重新站起來了,然而現實很殘酷,并沒有留給他更多的選項。
范迪門無奈地搖搖頭,驅散腦子里一些不切實際的念頭,對蘇克易吩咐道“慶典之后,接下來各國還會就貿易聯盟的協議進行磋商,到時候大明、安南兩國的事情就交給你來處理了。”
蘇克易心知這是范迪門在放權給自己,應該也算是一個考驗,在談判中能為東印度公司爭取到多少利益,大概就是范迪門評分的標準了。當下蘇克易連忙應下來,心中便開始盤算慶典之后的談判了。
三月三十一日,海漢開國慶典前夕。從這天開始,所有的生產單位將會有為期三天的假期,以此營造出舉國歡慶的氣氛,不少單位還提前發了獎金或者實物獎勵以資慶祝。對海漢國民來說,這三天的假期比過年還要熱鬧,整個三亞大大小小的飯館基本全部都被預定滿了,各種婚宴、慶功宴、團圓宴、商務外交宴請接連不斷,讓本地的餐飲業老板們簡直樂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