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這只是為了閱兵好看臨時拼湊的一支艦隊。”蘇克易對此倒是很樂觀“總督大人,你看他們的艦船編制,應該也超出了我們所知的艦船數目。”
按照正常的編制,海漢的艦隊是一艘威嚴級旗艦,至少四艘探索級和八艘探險級戰船,另外還有兩艘輕型偵察船,六到八艘綜合補給船,一到兩艘運兵船,以及一艘救護維修船。但眼下所看到的這支艦隊,艦船數目顯然是大大超過了海漢艦隊的正常水平。
范迪門點點頭道“我聽說海漢海軍里還有一種叫做特混艦隊的編制,就是把兩支甚至更多支艦隊混編到一起,或許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就是這樣一支特殊的艦隊。”
特混艦隊并不是航母時代才有的產物,事實上在大明最強盛的時期下西洋的鄭和船隊,就是一支史無前例的海上特混艦隊。當時的鄭和船隊由兩百余艘不同型號和用途的遠洋海船組成,人員超過兩萬,規模足以一舉滅掉南洋小國。海漢這支艦隊的規模自然是不能與鄭和船隊相提并論,但實際戰力卻已經非常強大,并且在數次的實戰中證明過這一點。在不考慮補給的前提下,光是海面上這兩艘威嚴級的旗艦,就足以在南海上橫行無忌了。
對于曾經與海漢有過海上交手經驗的個別國家來說,這支艦隊所帶來的壓迫感非常強,威嚴級這種海上大殺器的存在,對于這些國家而言簡直就是一個無解的存在。同樣噸位的戰船大概能在地球另一端的某地造出來,但卻不可能擁有同等水平的火力輸出和高航速,整體的性能上還是無法與海漢戰艦相比。
而對那些首次見到海漢正規艦隊真容的國家來說,這場景所帶來的視覺沖擊力就太強了。遠東地區大部分國家的的水上作戰船只還停留在冷兵器時代的裝備水平,還遠不及大明幾乎已經荒廢的水師,像這樣軍容齊整的艦隊更是連想都不敢想。羨慕嫉妒恨,各種情緒都有,不過當下最要緊的,還是先找時機向海漢打聽一下這些艦船的價格如何。有些國家的使者聽說安南已經裝備了不少同型號的戰船,有人當即便去找鄭柞求證了。
安南的確是已經在自家海軍列裝了一批海漢造戰船,但全是噸位最小的外銷型號,戰斗力只能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且造價算下來著實不便宜,一艘船要當過去自己造三四艘的成本,而且火炮彈藥還得另行購買。安南花了四五年的時間,才勉強湊出了一支全海漢造的艦隊,不過距離掌管安南海岸線的要求還相差甚遠。
組建艦隊的速度這么慢,一方面是海漢這邊有意識在控制為安南建造戰船的供貨量,另一方面確實也是因為船價太高,以安南有限的軍費預算很難負擔起規模龐大的海軍。好在不管安南愿不愿意,至少還有海漢這個軍事盟友,駐扎在安南海岸線上的海漢海軍至今仍掌管著大部分的安南海疆巡防事務。或許以后安南海軍編制健全之后,巡防事務會慢慢移交,但海漢在安南部署的軍事基地大概會一直保留下去。
這支艦隊在距離碼頭觀禮臺大約百米的海面上緩緩駛過,期間船員們都集中到左舷,排成整齊的橫隊向觀禮臺方向行軍禮。岸上海漢軍方人員也集體起立,向海上還以軍禮。
艦隊用了大約二十分鐘,才從頭至尾駛過觀禮臺,不過嘉賓們看海漢這些人都坐著沒動,心知這閱兵式可能尚未結束,便也都乖乖坐著等好戲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