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的確是已經在自家海軍列裝了一批海漢造戰船,但全是噸位最小的外銷型號,戰斗力只能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且造價算下來著實不便宜,一艘船要當過去自己造三四艘的成本,而且火炮彈藥還得另行購買。安南花了四五年的時間,才勉強湊出了一支全海漢造的艦隊,不過距離掌管安南海岸線的要求還相差甚遠。
組建艦隊的速度這么慢,一方面是海漢這邊有意識在控制為安南建造戰船的供貨量,另一方面確實也是因為船價太高,以安南有限的軍費預算很難負擔起規模龐大的海軍。好在不管安南愿不愿意,至少還有海漢這個軍事盟友,駐扎在安南海岸線上的海漢海軍至今仍掌管著大部分的安南海疆巡防事務。或許以后安南海軍編制健全之后,巡防事務會慢慢移交,但海漢在安南部署的軍事基地大概會一直保留下去。
這支艦隊在距離碼頭觀禮臺大約百米的海面上緩緩駛過,期間船員們都集中到左舷,排成整齊的橫隊向觀禮臺方向行軍禮。岸上海漢軍方人員也集體起立,向海上還以軍禮。
艦隊用了大約二十分鐘,才從頭至尾駛過觀禮臺,不過嘉賓們看海漢這些人都坐著沒動,心知這閱兵式可能尚未結束,便也都乖乖坐著等好戲上演。
相比上午的閱兵式,海軍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場地更為開闊,整個勝利港都已經封航,將港灣內的空間留給艦隊發揮,王湯姆自然要充分利用這個條件,來好好展示一下海軍的厲害之處。
隨著艦上一聲號炮響起,兩艘威嚴級旗艦的煙囪里很快升騰起了灰白色的煙氣,這是水蒸氣混合煤煙的效果,緊接著船尾水面浪花翻涌,兩艘旗艦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緩緩加速,很快便沖出了艦隊隊伍突到前面。這樣的景象讓觀禮臺上第一次看到蒸汽戰艦的嘉賓們都是驚訝得合不攏嘴,因為他們從未見過戰船能以這樣的方式在短時間內提速。
兩艘旗艦在海灣口以十分輕快的姿態向西轉向,沿著勝利港西岸劃出一個弧形,然后折返向東。而其他船只則是選擇了更小的轉彎半徑,幾乎與兩艘旗艦同步地完成了這個一百八十度的海上轉彎。雖然看起來似乎沒什么特別,但懂行的海員卻知道這么多船要做到海上的同步轉向有多么困難。如果是曾在海上服役的軍人,就比普通人更加了解這種轉向的本領在海上交戰中搶奪有利位置的重要作用。
港灣西岸的碼頭上,原本以為只能遠遠看一眼的民眾看到戰船沿著海岸駛來,都興奮地歡呼起來。張金寶和他的學生們還以為艦隊從北到南通過觀禮臺之后就算結束,正盤算著什么時候離開,就看到艦隊在海面上兜了個大圈子之后朝著自己這方向來了。眾人頓時又興奮起來,船老大見狀卻是有些臉上變色,趕緊招呼眾人抓緊身邊的船舷,免得等下浪頭過來站不住腳。
兩艘旗艦在距離海岸線不到百米的地方迅速駛過,船頭劈開的水流形成波浪,次第涌向岸邊。張金寶等人所乘坐的船只是一艘排水量不過十來噸的漁船,浪頭涌過來的時候頓時左右搖擺不定,如果不是船老大事先打了招呼讓他們抓住東西穩定身體,說不定真得被晃倒幾個。
學生們一邊大呼小叫,一邊滿臉興奮地死死盯著那兩艘身形龐大的戰艦。在這個距離上,船舷上黑洞洞的炮窗已經能夠看得清楚,也能看到甲板上的船員們在水手長的指揮下正忙碌地操作帆索修正航向。這兩艘船的速度如此之快,眾人只覺得稍稍愣神片刻,兩艘船便已經駛過,速度比起剛才通過東岸觀禮臺時快了一倍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