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漢計劃進軍膠東半島其實已經不是近期的事了,早在1632年登萊之亂爆發之前,海漢高層就已經探討過出兵山東干涉這場戰亂的可能性。但當時海漢軍連澎湖都還沒有占下來,在東南沿海連個穩定的立足地都還沒有,如果貿然派出部隊前往登萊,風險實在太大,而且補給線過長,即便海漢軍武力占優也難以為繼。
登萊之亂在1632年一月爆發,而海漢在同年五月才擊敗十八芝搶下澎湖。經過商議之后,海漢最終還是沒有好高騖遠地插手千里之外的山東事務,而是將重心放在了鞏固福建海峽的控制權上,然后再尋求向北逐步擴展控制區。
1633年四月,海漢與福建水師組成的聯軍北上攻打浙江舟山群島的時候,登萊之亂中的叛將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已經叛逃到了東北投奔后金,登萊之亂由此宣告結束。海漢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直接介入干涉,只是通過雇傭海商,從與山東交界的江淮地區運了不少難民回來,孫真也正是其中之一。
直到海漢軍在杭州灣外打下舟山,開始建立軍事基地,軍方才又將北進膠東半島的計劃提到議事日程上來。這個時候的山東內亂雖然已經結束,但地方上并沒有完全安定下來,始作俑者雖然已經跨海逃亡去了東北,山東境內卻還有不少在這兩年戰亂期間冒出來的民間盜匪武裝組織存在。在官方剿匪乏力的狀況下,山東境內特別是官方機構被戰亂摧毀得比較嚴重的膠東半島地區,仍然還是呈現出一幅難以收拾的亂象。
從目前所掌握的情報來看,大明對于膠東半島的亂局仍然缺乏有效的疏導治理手段,大量的民眾在戰時流離失所,導致戰后很多地區的田地荒蕪,地方上得不到糧賦收入,僅靠朝廷有限的一點賑災物資和款項,根本無法完成重建工作。而得不到及時救助的民眾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屈從于盜匪或者逃難去別的地方,于是又越發加重地方上的減收減產,造成一輪又一輪的惡性循環。
這種局面對于當地民眾來說是災難,但對海漢而言,就無異于趁虛而入的好機會了。在當地官府組織不力的狀況下,海漢落腳的難度可就小多了。如果操作得當,就能把膠東半島真正變成海漢的又一大人口來源地。由海漢官方組織的移民行動,規模和速度肯定都會遠遠超出民間商人的自發行為。
等孫真回過神來的時候,顏楚杰已經完成了他的發言,換作了另一名海漢高官。安全部這個部門,孫真似乎隱約有點印象,但這位名叫郝萬清的首長,他以前卻是沒有聽說過。
郝萬清會在這里出現,一方面是因為他這情報部門主管領導的身份,另一方面就是他的山東人背景了。執委會準備讓何夕暫時回到三亞坐鎮,而將郝萬清調去北方主理當地情報工作,一多半就是看中了他的出身背景。
但其實這種安排多少有點表面工夫的意味,除了口音和一些飲食習慣還算一脈相承之外,郝萬清對于山東的了解跟這個時代的情況其實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加上他也并非地理方面的專業人士,目前能給軍方的參考信息其實并不多,遠遠不如軍方從大資料庫中調閱的信息有用。但當事人和安全部的另一位主管何夕都同意了這樣的安排,那么就只能先照此進行下去了。
“在接到這個任務之后,我們安全部已經調取了兩年多來從北方引入的移民資料,特別是籍貫山東登萊的人員,其中有七百余人在通過審查之后加入了軍隊、警隊和其他的政府機構。考慮到這個行動是由軍方主導,所以我們將篩選名單主要放在了軍中,與國防部一同把關,從中挑選了一百余名較為可靠的軍人。他們之中既有普通一兵,也有已經榮立過戰功的軍官”郝萬清低頭看了一下資料,然后問道“特戰營的孫真中士,已經到場了吧”
“卑職孫真,請首長指示”孫真一聽點到自己名字,趕緊一個立正,抬頭挺胸地大聲應道。他的回應立刻吸引了會場里的軍官們的目光,眾人都仔細打量了一下這個被安全部頭頭點名的士兵。孫真雖然心中緊張,但臉上還是繃住了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