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堯向摩根了后龍溪流域的地圖,以及他上次帶隊過來所選擇的落腳地,摩根沒有花太大的氣力,就按圖索驥找到了入海口南岸的這處泊地。
虞堯上次來的時候還讓人在這里修建了一座便于船只停靠的簡易棧橋,但讓摩根心頭一沉的是,這座棧橋已經遭受了明顯的損壞,至少三分之二的橋面都消失不見,立在水中的樁子也歪七扭八不成樣子。
摩根并沒有急于讓大船靠岸,而是放下小艇,先送了兩個班的士兵登陸,一是確保岸邊環境的安全,二是確認停靠處的水深能讓大船靠岸。
摩根登陸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去查看棧橋的損壞狀況。后續到來的船隊勢必需要有一些港口設施才能讓物資快速卸裝到陸地上,修建臨時棧橋雖然不是什么大工程,但能省則省,多建一座棧橋就多花不少人力和物資了。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摩根要親自確認一下這座棧橋的損壞原因。
如果僅僅只是自然原因造成,比如颶風或水流沖擊等等,那還算可以接受,但查看的結果卻讓摩根的心情沒法輕松下來,棧橋的木樁上有明顯的金屬工具砍伐痕跡,這絕對是人為造成的效果。看來在虞堯的隊伍離開這里之后,某些人就采用暴力手段毀壞了這處棧橋。而根據虞堯偵查所知,這附近唯一的常駐居民便是對外來者懷有深深敵意的土著部落,也不太可能有別的來訪者閑得蛋疼要去毀掉這座木制簡易棧橋。
摩根把這種行為理解為一個警告,意思是告知外來者不要再回到這里,因為你們已經被列為了不受歡迎的人。但這種幼稚的行為自然無法阻止海漢開發此處的決心,摩根確定了損毀原因之后,便下令隨行的工兵和木匠盡快修復這座棧橋。
摩根這支先遣隊只有兩個排不到百人的陸軍兵力,各種后勤人員三十余人,技工十余人,隨船隊運來的物資基本都是生活物資和搭建營地所需的建筑材料。由于沒有了可用的棧橋,摩根的隊伍在卸貨時就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加上天上一直在淅淅瀝瀝地下著小雨,讓江岸邊一片泥濘,效率讓摩根大感不滿卻又無可奈何。
在摩根登陸大約一個小時之后,指揮部的帳篷才終于在江岸邊搭建起來。但此時天色已經漸暗,看樣子是沒辦法趕在天黑之間將營地搭建完成了,大部分士兵還得回到船上再將就著過一夜才行。
考慮到附近可能會有土著活動,摩根還是很謹慎地在外圍設置了幾處暗哨,并且用多段鐵絲網在營地外圍設置了環形防線。假如有人想要在夜間摸營,那多半都會被鑲嵌著鋒利鋼片的鐵絲網阻攔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