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股部隊甚至是單兵的穿插跑動,互相掩護,逐次推進或后撤,這都是海漢陸軍必須要掌握的作戰技能,而特戰營將這種技能進行了些許升級,讓士兵們能夠在山林環境中也將這條戰法運用到極致。三個人三支槍,在不停的運動中保持著一個三角陣型,而土人也會發現每次對手開火的方向都不一樣,就越發難以判斷出對手的兵力和部署狀況,要追蹤某個目標的時候,下一槍卻是從另一個方向打過來,這使得土人們甚至連反擊也難以有效展開。
孟貴雖然是在狙擊手挑選中淘汰下來的“不合格品”,但他的槍法在三人之中的確還是最強的一個,三輪走位開了五槍,命中三人,而另外兩人在此期間加起來才獲得了同樣的戰果。這種打冷槍的麻雀戰對于缺乏軍事素養的土人來說,無疑是難以招架的手段,雙方交手不過片刻,多達百人的追擊隊伍已經被壓制住了行進的速度,不敢再貿然前沖。
當然了,施展這種戰術也不是毫無代價,三個人必須要進行不斷的跑動穿插,腦子里要對前進方向,自己隊友及敵人的位置都保持明確的意識,體力消耗速度遠比單純的行軍大多了。不過短短片刻的交戰時間,三人都已累得各自喘息不停。
對于行動中可能會出現的種種意外狀況,每一支小隊都有多套應急預案,盡管這種后撤顯得有些倉促,但卻并不混亂。士兵們分批梯次射擊,掩護戰友后撤,雖然土人悍不畏死,但在火力壓制下卻難以沖到近處與海漢士兵貼身肉搏。幾個輪次的射擊之后,對面二十多個土人已經倒下近半,剩下的人嘗到厲害,也不敢再硬著頭皮沖上來送死,便紛紛隱藏到樹后草叢中,借助天然障礙物繞行進攻。
而孫真發射完信號彈之后,見雙方的距離已經拉開,便下令加速后撤,不再停下來對追兵進行射擊。此時貓里社的村子里聽到動靜,已經有人朝出事的地方趕來,不過片刻時間,便已經聚集了上百青壯,看到己方死傷數人哪肯罷休,立刻便沿著孫真小隊撤退的方向追了出來。
孫真所率領的這支小隊與其他三支小隊相距較遠,所以撤退時除了發射信號彈通知友軍外,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了。而且土人已經堵住了原本向東去往后龍溪的撤退路線,目前他們只能先撤入貓里山中,利用山林來擺脫追兵。
擺在孫真面前有幾種選擇,一是就近找地方潛伏,等風頭過去再次嘗試向東往預定會合地點行軍,但這樣做的風險最大,土人只要腦子沒壞掉就一定會封鎖部落附近區域,他們能在天黑之前按時抵達會合點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
第二種選擇是按照地圖標識,自目前所在的區域向西北方向行進,縱向穿越整個貓里山山區返回海岸營地。這條路線從地圖上看倒是沒多遠,直線距離不到二十里地,但因為這中間全是連綿不斷的山地丘陵,實際行軍路程極有可能會是這個數字的兩倍以上。考慮士兵們身上的所帶的補給僅夠一天所用,這條撤退路線的風險也同樣不小。
還有第三條路線,也是出發前制定行動方案時孫真覺得最穩妥的一條路,就是向西橫穿貓里山,大約十里外就有一條山中溪流通往北面,與后龍溪共享同一個入海口。如果能夠順利抵達這條無名溪流,那么可以嘗試制作一兩張竹筏順流而下,行軍速度絕對會比縱向穿越整個貓里山的行程快得多。
不過這條路線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那就是沒人知道這條溪流的具體狀況,本地的駐軍也并沒有到過這條溪流上游進行偵查,僅僅只是在地圖上標注了有這么一條水脈和大致的流向。至于為什么地圖上會有這么一條沒人去實地考察過的溪流,孫真也并不清楚內情,他只知道國防部里有大量的詳細地圖資料都是海漢尚未涉足過的地方,而且這些地圖的精確度非常高,可以省去大量的戰前偵查工作。孫真在過去一年中參加了臺北和浙江沿海的各種作戰任務,都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些地圖資料的可靠性,所以他決定將這條路線作為撤回到海岸營地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