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后的登萊地區并不是表面看起來這么平靜,福山縣城外之所以有這么多難民寧愿擠在窩棚里度日也不回歸家園,鄉下的村莊對外來人充滿了戒心,這些現象的原因可不是因為海漢人的到來。在福山縣以南以西的山區,還有好幾伙山賊土匪在頻繁活動,而他們的劫掠對象自然就是缺乏抵抗能力的普通百姓。
在這種弱肉強食的斗爭當中,弱勢的一方為了求生,要嘛抱團取暖,要嘛只能依附于強者。官府,或是匪徒,民眾只能從中選擇一方,作為自己在亂世中的保護傘。而福山縣城外這些聚居在窩棚中的民眾,有相當一部分都是為了得到官府的庇佑,才會放棄回到家園的打算。但官府所能給他們的保護,也就僅限于縣城周邊這一畝三分地而已,離縣城稍遠的地方就只能結社自保,自求多福。
至于出兵剿匪這種事,縣衙認為這是衛所軍的責任,縣城的駐軍連守城都吃力,無法抽出兵力去打擊藏身山區的匪徒。而衛所軍則以編制不滿、軍費不足、匪幫山寨不在防區等理由進行推脫,也同樣不肯出力。說白了這種費力不討好的臟活累活,誰都不愿意冒風險去做,做了未必有功,但如果出現比較大的戰損消耗,可就是誰出頭誰背鍋了。
對于這種現狀,知縣張普成是很清楚的,只是以他的能力也沒辦法改變什么。但不管出于公心還是私心,他還是想盡力維護治下民眾的安全,對城外這群來歷和意圖都不明的家伙,他的看法其實與捕頭韓勤一樣,認為海漢人是打著賑濟難民的幌子另有圖謀。
黃曲道“這群人如果真是從海上來,那應該跟附近的山賊流寇不是一個路數,就算我們不出手,應該也會有別人看不過眼。”
“你是說會有人跳出來黑吃黑”張普成若有所悟地回應道。
“山賊不敢來福山縣城下手,也就是忌憚官府而已,如果這些海漢人鼓動民眾離開縣城,那對這附近的山賊來說,就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了。”黃曲指向城北道“這里到海邊還有十幾二十里地,途中也就兩三個村莊有人居住,若是有山賊在途中下手打劫,那可沒人能救得了他們。等這些人拼個兩敗俱傷,再擇機出兵收拾殘局,就好辦多了。”
張普成嘆道“只是這樣一來,便苦了本地百姓了”
黃曲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先保住這福山縣城,才救得了更多百姓。張大人,就算不忍,眼下還是只能繼續觀望,待形勢變化之后再做出應對。”
張普成也知道黃曲說了這么多,其實就是不想冒險帶兵出城去驅趕這幫人。他雖然對黃曲的想法不甚贊同,但一時間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