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漢人會在談判中提出一些交換條件,對此張普成倒是早有預料,點點頭道“哈首領不妨先說來聽聽,若是不違國法,有利地方,本官便做主答應下來。”
哈魯恭道“眾所周知,我們來到這里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幫助本地因為前兩年的戰亂而陷入無家可歸境地的民眾,給他們基本的生活條件和能夠維持生計的工作。但我們是外來人,本地民眾對我們的認識和信任都比較少,所以我們希望知縣大人能夠給予一定的幫助,以便能讓我們更好地組織救助。”
張普成道“本縣要如何幫助”
“很簡單,只需要縣衙出具公文,為我們在福山縣境內的行為背書,讓民眾確信我們的救助手段是真實可靠的。”哈魯恭輕描淡寫地提出了一個條件。
如何能在陌生地域獲取民眾的信任,這也算是海漢在移民工作中必須要面對的一個課題。按照過去幾年中在廣東、福建、浙江等地所取得的經驗,由地方官府出面為移民活動背書,這無疑是最為有效的辦法,在這個資訊手段還十分原始的時代,百姓所認知的可靠信息主要就是來自官府的各種公告。哪怕只是寥寥百字的告示,只要蓋上官府大印,其效果就會遠超海漢自行印刷的各種宣傳資料。
海漢來到福山縣之后,雖然也很快招攬到了數百移民,但這些人基本都是沖著海漢所的生存口糧去的,為的只是活命而非出于信任。除開這些掙扎在生死線上迫不得已做出選擇的民眾,還有很多對海漢并不信任,移民意愿不那么強烈的百姓,海漢要想將這些人也動員到自己麾下,就必須要先設法取得他們的信任。來自本地官府的背書,無疑是最好用的手段。
張普成臉上微微變色道“這只怕不太妥當吧這要是中間出了什么差錯,責任可全都是本官背了”
張普成并沒有被哈魯恭冠冕堂皇的說法所迷惑住,他很清楚官府背書的意義是什么,光有責任沒有好處,豈肯輕易答應下來。
哈魯恭道“張大人,不出兩年時間,福山縣所轄的芝罘灣就會成為整個登州府最為繁華的港口,你這縣城也會跟著沾光。到時候如果你還在這里當知縣,就算你什么都不做,我們也會想辦法給你做出一番政績,把你送到更高的職位上去,比如登州知州,或者在山東承宣布政使司里謀個位子。你跟我們合作,我們就送你去更高的職位,掌握更大的權力,我要跟你談的交易就是這么簡單。”
張普成道“以福山縣今時今日境況,你這話如何信得要是這兩年中出了什么事,你們拍拍屁股就回南方去了,本官可沒地方好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