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立道“若是一直沒有外界助力,皮島只怕挺不了多久了。屆時后金如來招降,島上的人為了活命,大概也只能降了吧”
沈志祥搖頭道“都督大人對皇上和朝廷忠心不二,絕對不會選擇投降這條路。即便金賊來攻,都督也一定會死戰到底。”
“若是小沈將軍做主,難道會有不一樣的選擇”謝立繼續試探道。
沈志祥似乎沒有覺察到謝立這問題中的套路,很是直白地應道“我們這些人在海上為大明苦守邊陲多年,但朝廷真的在乎我們嗎要人沒人,要糧沒糧,金賊騷擾薊遼宣大這些地方的時候,朝廷就會下令讓我們進攻遼東,拖住金賊兵力。也只有這種時候,朝廷才會記得海外還有我們這支部隊。要依我說,這島上的人還是先求得活命,再考慮別的事情。命都保不住了,就算忠于朝廷又能有什么用”
謝立在來皮島之前,王湯姆就特地指點了他,讓他要注意沈世魁的侄子所表現出的態度這是王湯姆向芝罘島指揮部匯報之后得到的新指令。謝立雖然不明其意,但還是特別留了心,一逮著機會便嘗試對沈志祥進行試探。
謝立所不知的是,指揮部在查閱過資料庫之后發現,歷史上沈世魁是被俘后慷慨赴義,為清兵所殺,但他的侄子沈志祥卻是選擇了投降保命,后來被劃入正白旗,清兵入關后他帶兵打過李自成,還隨孔有德南下征戰湖廣,也算是為了清廷舍生忘死,打的仗比他在明軍效力的時期還多得多。
雖然這段情節還尚未發生,提前給沈志祥栽一個“漢奸”之類的罪名未免有些為時過早,但海漢人認為對方既然有叛國投降外族的趨勢,那就得提早防備,以免日后把海漢也給一起賣了。當然了,如果抓得住機會,說不定也能搶在前面,將其收為己用,畢竟從他原本的人生軌跡來看,對于大明的忠心應該是比較有限的,這方面遠遠比不上他的叔叔沈世魁。
謝立一聽沈志祥這個表態,的確是與他過去接觸的明軍軍官有所不同。以前他所接觸過的那些人哪怕是與海漢打成一片,嘴巴上也絕對還是會掛著忠君愛國那套政治正確的言論,表面功夫都會做得很到位。但沈志祥這口氣里明顯有對朝廷的不滿情緒,對于東江鎮的現狀和未來也充滿了悲觀情緒,明顯是有一些小心思了。
謝立當下也沒有就這個話題繼續深入談下去,一是避免沈志祥產生警覺,二是這皮島畢竟是別家地盤,就怕隔墻有耳讓人聽了去。這沈志祥倒是無所謂,但如果讓他叔叔知道,未免就會影響到對海漢的觀感。
皮島上的狀況遠比海漢預計的更加糟糕,大量的難民只能擠在窩棚里忍饑挨餓,衛生狀況極其惡劣,能堅持這么長時間沒有發生瘟疫,也不知道是沈世魁和他的前任們管理得力,還是真的全憑運氣。謝立雖然過去幾年跑過不少地方,也見識過很多難民營,但他也認為皮島的狀況已經處于非常危險的邊緣,隨時都可能發生崩壞性的事件。
在看過了兩處難民聚居區之后,謝立已經基本了解到出本地民眾的大致生活水平,便邀請沈志祥一起離開皮島與海漢艦隊會合。沈世魁撥了兩艘船給沈志祥,一艘隨他南下山東,另一艘則是用來運回海漢艦隊贈送給皮島的千斤糧食。
臨行前沈世魁向他叮囑道“這一路上好好觀察海漢人,看其到底是吹牛還是確有實力。還有,去到當地之后,若是能見著海漢主事之人,當盡力促成合作,若是能得此援助,東江鎮或能挺過眼下難關。”
沈志祥以前也曾去過山東,不過都是隨自家船隊去當地催糧,倒是第一次跟著旁人出海南下。他和謝立一起搭載一艘海滄船出海,將謝立來時所乘坐的小艇栓在船后,緩緩接近停泊在皮島北側靠近朝鮮國鐵山郡的海漢艦隊。
距離海漢艦隊越來越近,沈志祥才真正意識到海漢這艘旗艦的體積究竟有多大,小小的海滄船在其側舷一比劃,船舷至少矮了五尺有余,得要順著垂下來的繩梯才能爬上甲板。而在船舷最為顯眼的便是整齊的方格炮窗,沈志祥大致看了一下,至少有二十多個,心頭也是十分震驚。如果這些炮窗不是船上的裝飾物,那么這艘船的火力怕是強得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