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橋南這個時候正在福山銅礦礦區西南大約二十多里地的山區中,盡管已經在此之前捉拿了萬家軍余黨的主要頭目甘強和蒲學光,但清剿萬家軍分布廣泛的各處據點,以及挖掘埋藏在外的土匪寶藏,仍然是花費了他這隊人馬數天的時間。
當然了,這番辛苦的回報也是相當的豐厚,海漢不僅得到了數百名免費苦力,掃清了潛伏在山區的威脅,更重要的是起獲了萬家軍埋藏在山中各處的財寶,其總價值近十萬兩白銀。由于數目較大,高橋南也擔心出現節外生枝的狀況,專門花了一天的時間,親自押著這批貨一路到夾河,送上船之后才遵照新的指令,又馬不停蹄地趕往礦區與田葉友等人會合。
而在此期間,安全部部署在登州城的探子也終于送回了進一步的消息。登州府衙下達的這份公文的確是知府陳鐘盛所起草,并非他人假借其名義使的花招。不過這事后面,似乎仍與登州明軍有著脫不開的干系。
根據探子所得到的消息,海漢在福山縣找礦這件事傳到登州城,是有人偷偷從礦區附近挖到了礦石,送去城里鑒定,結果這事不知道是哪個環節出了漏子,東傳西傳之后,便捅到了有心人耳中。
登州這地方原本就沒什么值錢的物產,聽說新近才出現的海漢人在福山縣境內發現了銅礦,自然也就有人起了心思埋在本地的礦,當然應該歸本地所有,這種好東西怎么能讓一幫南方來的蠻子給占了去。
當然了,就算有這個念頭,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有沒有去福山縣開礦的實力。開礦可不是什么小本買賣,前期的投入甚大,并不是什么人都能負擔得起,何況海漢人有錢有勢,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排擠出局。如果想以私人力量與海漢人過招,最近覆滅的萬家軍就是新鮮熱乎的前車之鑒,自認實力還不如那支土霸王武裝的,就不用出頭去招惹海漢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得到官府的許可和支持,否則只消一紙公文,這礦場分分鐘就收歸國有,前面的投入再多也都得打水漂了。
登州城里眼饞動心思的人不少,但能夠同時滿足這些條件的人卻不多,特別是得到官府支持這個條件,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不過凡事也有例外,知府陳鐘盛的妹夫鄭凡就是個特例。此人在登萊地區算得上是排得上號的大富商,早年從過軍,后來去職從商,借著自己在軍方的關系和陳鐘盛在地方上的威望,很快就發家致富走上了人生巔峰。如今登萊地區的糧食和布匹生意,幾乎都是由他所經營的商行在壟斷經營。
據說鄭凡聽到福山銅礦的消息后,便去找到大舅子陳鐘盛商量,要將這處銅礦從海漢手中拿過來,收歸到自己名下,開采的收益可以分作三份,鄭凡、陳鐘盛各一份,剩下一份作為上繳國庫的賦稅,這樣各得其所,陳鐘盛還能因此而得到一份亮眼的政績。
當然了,要達成這樣對各方都有利好的結果,首先得把海漢清除出局,而這種處理方式在陳鐘盛和鄭凡看來并沒有什么不妥,誰讓海漢是南方來的外國蠻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