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漢人如何得知萬家軍控制的地區有銅礦,郭興寧認為這或許是先前被海漢俘獲的土匪用來保命的機密。海漢人將萬家軍趕盡殺絕這個反應,似乎也能從側面體現出這處銅礦的價值和海漢為開采這處礦脈所下的決心。登州府衙發過去的公文如石沉大海沒有反應,郭興寧認為海漢人的沉默就已經是表明了否定的態度,即便是出兵福山,也未必能逼使海漢主動退讓,反倒有可能激化矛盾,將局面弄得不可收拾。
郭興寧將自己的想法告知了廖杰,并表明了所擔憂的事情,但他對這些猜測拿不出任何的實證,也無法證明海漢人有武力對抗的打算,所以廖杰最終也還是沒有采信他的說法。眼下已經入冬在即,如果再不采取行動,冬季大雪封路,部隊出征不便,這一拖可能就要拖到明年開春才能動手。
遲則生變,不管是廖杰還是鄭凡都沒有這么好的耐心等下去了。所以廖杰還是堅持己見,并且將出征福山驅逐海漢人的任務交給郭興寧。他希望郭興寧能親自去跟海漢人交手,以事實來推翻其心中錯誤的想法。
郭興寧并不情愿拿到這個任務,但他也知道廖杰最信任的人莫過于他與上官野了。如今上官野已經在福山縣駐扎了大半個月,也盡力偵察了海漢的部署和動向,現在需要動手的時候到了,他郭興寧不上還能誰上,就算再怎么不情愿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廖杰對郭興寧的要求是速戰速決,盡可能不要把戰事拖到入冬,只要海漢人放棄礦場乖乖退回芝罘島去,倒也不用對他們趕盡殺絕。留著這頭肥羊,日后還可以慢慢想別的招數來榨取油水。郭興寧也只能抱著僥幸心理,指望自己之前的想法只是誤判,海漢人不會有那么大的勇氣來跟朝廷官軍正面對抗。
但行軍進入福山縣境內之后,郭興寧就發現這種僥幸大概會落空了,只怕是明軍還沒離開登州城的時候,海漢人就已經做好了應戰的準備。否則也無法解釋為何明軍才從駐地開拔沒多久,就有海漢探馬出現在了部隊附近區域。海漢對于明軍的到來并非毫無防備,可想而知他們應該已經在銅礦所在的區域作出了相應的部署,自己這次的差事想要順利完成怕是難了。
但郭興寧倒也沒有因此而慌亂,他雖然早就認定海漢人不會輕易遵從登州府衙的命令讓出銅礦,但也沒有真的認為海漢軍的實力能與明軍一戰。至始至終,他都認為這只是一群武裝海商,而沒有將海漢軍視作真正的職業軍隊。
郭興寧所帶的部隊都是他從兗州府帶過來的嫡系人馬,之前在登州參加過平叛之戰,也都是經歷過戰陣歷練的老兵了。這次出兵福山縣,廖杰還特地撥了幾門便于運輸的佛郎機炮給郭興寧,加上原本營中近三分之一的火槍兵,郭興寧對于打敗海漢還是挺有信心的。
只是這海漢探馬一路上如同趕不走的蒼蠅一樣,著實讓人心煩,郭興寧不禁有些擔心如果海漢軍也像那萬家軍一樣油滑,不肯正面接戰,那處理起來也會很麻煩。之前登州駐軍就是不想陷入到十分麻煩的治安戰之中,才會對萬家軍的存在睜只眼閉只眼。海漢軍比萬家軍只強不弱,要是也變成類似的局面,那就會變成一樁大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