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世魁道“以前聽說海漢精于航海和商貿,今日一會,果然名不虛傳想必貴方在進駐登州之前,就已經打算好了要控制這渤海黃海一帶的海上貿易航線吧”
沈世魁久居北方,就算他以前沒怎么跟海漢打過交道,但從對方在北方沿海所選擇的兩處落腳點來推斷,他也能看出海漢所謀甚大。這登州北海岸的芝罘島與遼東半島南端的旅順口,一南一北之間的連線正好掐在了渤海黃海的交界線上,說巧合他肯定是不信的。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海漢人早就謀劃好了這種布局,而其目的就是要控制這片海域的通航權,進而控制周邊沿海地區的海上貿易。
從事海上貿易能有多豐厚的利潤,關于這一點,沈世魁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他當初棄商從軍,一部分原因是與毛文龍結有姻親,弄個官身不難;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為了以軍隊身份作為掩護,在渤海黃海海域從事海上跨國走私貿易。東江鎮的戰船能暢通無阻地來往于遼東、朝鮮和大明之間,不用向任何一方繳納商業賦稅,利潤還是頗為可觀的。在孔有德部叛逃遼東之前,甚至連后金控制下的一些部落也同樣是東江鎮走私貿易的對象產自遼東山區的各種獸皮、藥材,在大明都是能賣出好價錢的緊俏貨。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得不到大明國內太多支持的東江鎮,都只能將走私貿易作為了財政收入的一個重要部分,而負責經營這些項目的沈世魁,也由此才逐步進入到了東江鎮的權力高層當中。對于海漢人出現后所帶來的競爭壓力,他要比沈志祥敏感得多,同時也比較擔心今后的局面究竟是在現有的經營范圍內展開競爭,還是兩家合作把生意做大。
王湯姆明白沈世魁的弦外之音,當下應道“沈大人放心,我們一向是講究大家一起發財,沒有吃獨食的習慣,既然講明是合作,那該有的分工和權益,我們也會和你一一解釋清楚。哪些土特產從你們手上收購,哪些南方貨交給你們在本地發售,這些條件都可以慢慢協商。如果東江鎮打算自行派船隊南下,我們也可以沿途的導航護航,幫忙在產地組織采購。沈大人要是還覺得不放心,可以派人隨我們的船隊南下,去江浙、福廣沿海州府,打聽一下我們的商業信譽。”
沈世魁畢竟算是老江湖了,王湯姆這碗迷魂湯雖然配方不錯,不過他也沒有因此而失去神智。王湯姆漂亮話說了一堆,但也并沒有否認過沈世魁剛才的提問,這就相當于是默認了他的猜測,即海漢的確是打算要以武力控制住黃渤海地區的海上貿易航線,并以此來長期獲取豐厚的貿易收益。當然了,王湯姆的話中還是留有余地,意思是只要東江鎮愿意合作,那么就可以在海漢控制的貿易體系內繼續做買賣,甚至可以將貿易范圍拓展到遙遠的南方。
要是放在幾年前,沈世魁肯定會對王湯姆的提議嗤之以鼻,海外蠻夷也敢對大明官軍指手劃腳,簡直就是目無王法,東江鎮連后金這種勁敵都沒屈服過,又怎么會在一群外來者面前低頭。但今時不同往日,東江鎮已經虛弱到連自保都乏力的地步,如果沒有海漢幫助,那沈世魁大概在這個冬天就必須要為獲得生存資源作出艱難的決定,要嘛直接入侵朝鮮硬搶,要嘛就只能向后金投降。而這兩個選擇對沈世魁來說,都有悖于他內心一直以來所堅持的忠君愛國理念。
海漢人的意圖對大明而言的確不是太友善,但起碼他們的利益目前是與大明一致的,雖然與其合作可能會導致大明失去對這片海域的控制權,但起碼還憑空多出了讓東江鎮重振旗鼓,奪回遼東領土的機會。當然了,話說回來,在登州水師與東江鎮水師都已經消耗殆盡的當下,談什么海上控制權都是空話,在這個海域內,現在最強的海上武裝力量毫無爭議就是海漢人的艦隊。
這一點無需王湯姆說明,沈世魁現在用肉眼就能確認就在距離荒島大約兩里地的海面上,海漢艦隊的戰船默默地駐留在那里,密密麻麻的船帆和龐大的船身,就已經充分顯露出了這支艦隊的可怕戰斗力。先前他曾聽潘嚴說過海漢艦隊的作戰方式如何蠻不講理,但還是親眼見識過這支艦隊的真面目之后,才能有這樣的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