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盛也報以會意地一笑“既然首長明白,那在下就直說了。我家外甥女年方二八,雖不敢自吹貌若天仙,但在這十里八鄉也是出了名的佳人,自五歲起便跟著在下讀書識字,詩書典籍都讀過不少,算得上是德才兼備之女,可以說出身無可挑剔。我家提出與首長聯姻,也是一番好意,為何首長每每拒人于千里之外,莫不是看不起我家外甥女”
陳一鑫否認道“這就是先生誤會了,大家面都沒見過,可以說是素昧平生,我并沒有看不起馬家小姐的意思。在我們海漢國,男女婚嫁,那是要有一定的感情基礎之后才會考慮的事,不是只要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就能定下來的。”
姜盛若有所思道“那以陳首長的意思,海漢習俗是男女雙方先要見面認識一番,再談婚論嫁這倒也不是不行,在下回去之后便可安排,讓陳首長與我外甥女見面,就看閣下什么時候方便了。”
陳一鑫擺擺手道“我剛才說這只是其一,不是全部原因。”
“在下愿聞其詳。”姜盛自然不肯就此罷休,繼續尋求對方能給出合理的解釋。
陳一鑫道“我就明說了,馬大官人想把女兒嫁給我,要說純粹是看上我這個人,那我是不信的。馬大官人想借著我們的勢,兼并福山縣的無主土地,這才是真正的原因吧而你們家的馬小姐,怕是什么內情都還不知道,就被許配給我了。”
姜盛面現尷尬之色,承認也不是,不承認也不是。這種出于利益考量的目的,雖然也不是說完全見不得光,但被對方當面這么直白地點出來,終究還是有些不好意思。
陳一鑫繼續說道“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馬大官人想把家業壯大,這種想法也無可厚非,只是拿自己女兒的終身幸福來作為交換條件,這未免有些不太人道。我也知道你們明人對婚姻的想法不一樣,但我不會勉強你們接受我的觀點,同樣的,我也希望你們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我。”
姜盛道“在下不敢有強加觀點之念,只是陳首長看待此事也不必太過偏頗,我外甥女今后幸福與否,也并非就完全維系于這場婚姻的成敗上。陳首長以為,她不嫁與你,今后便能尋到自己的如意郎君,過上美滿日子了其實不然,就算不嫁于首長,她日后的婚配對象也多半會是從未謀面的人,多半可能是中了功名的本縣儒生,亦或是臨縣的鄉紳地主,頂破天能被登州城里的官老爺看上,嫁入官家做個貴婦。如果是這些歸宿,陳首長覺得那就是應該由她所享的幸福了嗎”
陳一鑫當下也無語作答,對于百姓家的兒女婚配,他沒有權力和義務去干涉,也沒有精力去管這種民間事務,但正如姜盛所說的那樣,馬家大小姐今后的婚配對象,也未必會比他陳一鑫更好,多半還是會出于家族長遠利益的考量,嫁給一個她并不認識的對象。至于婚后生活能不能幸福,那也只能是看個人的運氣了。
姜盛繼續說道“誠如陳首長剛才所說,我妹夫想要促成這門親事,的確是有實際的考量,若能借此姻緣壯大家族實力,自然是最好不過。但要說半點沒有為在下這外甥女用心,那也不盡然。否則芝罘島上有海漢首長數位,為何就偏偏挑中了陳首長這當然看中了首長您年輕有為,與我外甥女年紀相仿,日后過日子也能和睦一些。這些心思,難道不就是為她考慮了嗎”
陳一鑫道“話雖如此,但兩國風俗不同,我總覺得有些不妥。”
姜盛見他語氣有所松動,當下又換了個角度勸說道“陳首長沒回來之前,在下與田首長也聊了一陣,得知他便是在南方與我大明富商結了姻親,而且已經育有子女,如今家庭美滿,豈不是這跨國聯姻最好的例子據田首長所說,海漢首長多有迎娶大明女子為妻妾之事,為何陳首長如此抵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