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個時候,一根救命稻草終于出現在快要溺水的官員們面前。寧波知府曲余同派人從陸路經紹興府在錢塘江上游渡江來到杭州,送上一封公文,內容是請命出面前往杭州城外與海漢人和談,以解浙江危局。而曲余同自愿出面的資本,就是他過去這一年中曾與海漢人多次打過交道的經歷原本被浙江高官認為的瑕疵,如今卻成了拯救時局的契機。
盡管在此之前有不少人都對曲余同的立場頗有微辭,但在這種兩國交兵的時候,人家能主動請命出使到敵方控制區去談判,即便是看不慣他的人也很難再出聲指責這種勇氣。至少在杭州城里叫囂著打打殺殺的這幫人,可沒有哪一個敢以使者身份主動出城去造訪錢塘江邊的海漢軍。
布政使王畿原本也是傾向于找機會撤換曲余同現在的職位,讓朝廷找一個態度更強硬的官員前往寧波府任職,以改變海漢在當地為所欲為的局面。但通過這幾天的武裝沖突,他也逐漸意識到要跟海漢人打交道是一件多么麻煩的事情。海漢在寧波外海落腳一年多,而寧波府一直沒有生出亂子,光是能做到這一點就殊為不易了。明軍接連受挫之后,現在杭州城里沒人敢站出來承擔責任,曲余同能在這個危機時刻主動站出來請命,也算是非常有心了。
當然了,考慮到某些人的面子問題,王畿還是很客氣地再次召開了碰頭會,向軍方告知了曲余同的建議。劉峰等人雖然心有不甘,但也知道當下的局勢已經不容再有任何閃失,即便海漢人攻不下杭州,但這樣的對峙再多持續幾日,就沒法捂蓋子瞞過朝廷了。當務之急,是要盡快讓海漢退兵,這個時候也不能再過多考慮政見相左的矛盾了。
前幾日的碰頭會上,喊打喊殺的人著實不少,但這次卻沒人再堅持要以武力解決現有爭端了。雖然仍然有個別人對曲余同選擇這個時候出頭的目的表示懷疑,也不愿信任他有解決危機的能力,但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人能夠提出更為實際有效的解決辦法了,說得難聽些,讓曲余同出面已經有些死馬當活馬醫的味道了。如果曲余同也失敗了,那王畿就只有徹底撕破臉向朝廷告急,以便能從臨近幾省調集更多的軍隊來對付海漢軍了。
于是在寥寥無幾的反對聲之下,王畿拍板決定立刻委任寧波知府曲余同為談判特使,代表浙江官府與海漢方面進行接觸。王畿在會場上就親筆起草了相關的委任文書,然后立刻命令親兵隨來送公文的信使原路返回寧波,以便能讓曲余同早點動身出發。
杭州城里的官員們惴惴不安的時候,曲余同卻正在自家宅院中設下家宴,款待秘密到訪的海漢使者。在海漢軍演出的這場大戲中,寧波府并未受到太多的騷擾,海漢軍只是蜻蜓點水一般在甬江入海口駐留了短時間,便離開寧波進了杭州灣。而此后海漢在各州府的行程進展,每日都會由海漢特使送來曲府,這也讓曲余同能極好地掌握整個行動的執行狀況。
關于遞交給杭州城的文書,其實也是早就起草好了,只等海漢這邊通知一個合適的時機送過去而已。曲余同現在已經徹底上了海漢的船,不管這艘船的方向如何,他也只能作為乘客一路跟隨了。好在海漢這邊并沒有背棄諾言,到了杭州城下便扎下營來,并沒有再主動采取進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