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近杭州城中的傳聞也越發豐富,不知從哪里開始流傳出來海漢軍前幾年在南海的各種戰績,打安南,打佛郎機人,打紅毛人,一路從南海打到浙江,似乎從未有聞敗績。雖然其中肯定有夸大其詞的部分,但民眾對于這些未經證實的傳聞卻很容易相信,畢竟海漢軍在城外駐扎多日,而明軍卻顯然拿不出什么有效的應對辦法,這已經足以證明海漢軍的實力了。
海漢軍在城外也沒閑著,就在營地外架起了火炮陣地操練起來。不過好在他們的目標不是杭州城,而是有意在城外圈定了一處主人已經逃入城中的宅院,來進行實彈打靶訓練。隆隆炮聲響起,將那處宅院打得塵土飛揚,城頭上的守軍明知對方的攻擊目標不是自己,但看到堅固的磚墻在炮彈打擊下變成一堆堆的瓦礫,依然是不免心驚膽戰。
城中的官員們認為這是海漢軍的一種示威行動,但海漢軍會不會突然失去耐心,將示威行動變成攻打杭州城的行動,誰也不敢妄下定論。而且以海漢軍目前所展示出來的火炮數量和作戰水平,就連都指揮使劉峰也不得不暗自慶幸沒有再派出守軍大部隊出城去與海漢決戰,否則這么多火炮一起發動,所將造成的人員傷亡必定會是一個可怕的數目。
從城外傳來的炮聲無疑是讓城內原本就已經很緊張的氣氛更加瀕臨崩潰,盡管官府一直對民眾宣稱杭州城固若金湯,海漢軍絕對不可能攻破這座堅城,但城外時斷時續的炮聲卻仿佛是重重地打在官府臉上。雖然海漢軍實際上并沒有攻打城池,但城內有不少人都已經在盤算城破之后要如何才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了。
那些過往與海漢有貿易往來的商人,原本在前些天還是官府的眼中釘肉中刺,但最近幾日卻一下子成了香饃饃,家中的門坎都要被訪客踩平了。
眾所周知,海漢在浙江最有影響力的莫過于他們的貿易體系。盡管官府一直沒有認可海漢在本地的通商權,但實際上民間有許多商人早就跟海漢建立了合作關系,這其中也不乏有官員在背后支持的商家。而大家都知道這些人有路子與海漢聯系,甚至是有某些共同的利益,城破之后能夠保得周全的大概就是他們了,自然就有許多人想通過這些路子來求個安全就算抱不到海漢的大腿,能借到個屋檐擋風遮雨也好。
仗沒開打,這杭州城的民心卻已經垮了大半,原本歷史上清軍在十年后打到杭州,這里的軍民會選擇不戰而降,開城迎接清軍,看來倒也不是毫無征兆,從現在對待海漢軍的態度就能看出一二了。
當然了,社會氣氛會在短短數日內轉化到當下的狀況,也不僅僅只是城外海漢軍示威的作用,前期以各種身份混入城中的海漢眼線著實不少,也正是依靠著這些人在城里不停地散播各種言論,帶官府的負面節奏,才會讓輿情朝著不看好戰果的方向迅速滑落。而城內的各個衙門對于這些輿論攻勢的反應顯然有些后知后覺,等察覺到的之后已來不及澄清,也沒法追查其源頭了。拋開單純的軍事實力先不談,在宣傳戰場上海漢也是占據了明顯的上風。
在這樣情況下,自愿代表大明擔任和談使者的曲余同終于抵達了杭州城,對于正處于熱鍋螞蟻狀態的王畿來說無異于救命稻草。王畿甚至來不及通知軍方的人過來,便先行單獨接見了曲余同。等劉峰等人接到消息趕過來的時候,這兩人已經談得七七八八了。
“本官已與曲大人議定,由曲大人代表浙江都司,出城與海漢人商議退兵之事,各位大人可有什么意見”王畿待人來齊,便迫不及待地宣布了自己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