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南道“不管你當時聽到的人是不是他,我們都得去他住處走一趟了。”
韓正山是否還在追查大火案,這在林南看來是次要的,現在最要緊的是趕緊找到翠娥,從她口中掏出有用的信息,找到那個目擊者,掐斷這條人證的線索。當然如果翠娥已經將所知的情況告知了韓正山,那么林南也不介意為了保守秘密順手多處理一個人。
自從通盛碼頭大火案發生之后,韓正山的日子就很不好過。他是最早負責調查此案的捕頭,前期的調查壓力幾乎全都集中在他這里,所有的證據都指向明軍,然而他卻根本沒有調查軍隊的權限。而且他的上司杭州通判王元因為有直接利益牽扯其中,并不希望韓正山有任何不利于海漢的發現,或多或少對調查工作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
盡管不久之后因為案情導致的局勢惡化引發了高層的重視,讓上查天下查地的錦衣衛也加入到調查中來,但錦衣衛的到來并沒有讓他的調查工作順利多少,反倒是雙方因為缺乏溝通而讓錦衣衛僅僅承擔了調查軍隊的任務,以至于后續的調查工作進展十分緩慢。此時海漢軍已兵臨城下,大量民眾涌入杭州城避難,所有的衙役都被派上街頭維持治安,讓他的調查工作也變得難以為繼。
當然了,不管是韓正山還是目中無人的錦衣衛,最終都沒能查明大火案的真相。盡管最后官府與海漢人通過談判取得了和解,但負責偵辦此案的韓正山卻并沒有因此而覺得松了一口氣,反而覺得十分憋屈。他知道這案子里有頗多古怪之處,只是礙于偵破手段和來自上頭的壓力,難以調查清楚前因后果。
雖然案子在名義上已經結案了,雙方還像模像樣地簽署了協議,官府向海漢移交了“兇手”,但韓正山并沒有完全放棄這起大火的調查,打算慢慢去尋找案子的真相。不過他也知道上面的高官未必都想讓此案真相水落石出,要是察覺到他還在追查,說不定還會設法阻撓他的調查。而且距離大火案越久,各種有效的證據就越來越少,所以韓正山也只能慢慢地理順案情,指望能有所發現。
或許是冥冥之中注定,韓正山居然從看似完全無干的渠道獲得了重要的消息,他久未光顧的碧春園相好翠娥竟然是讓人帶了消息,暗示有關于大火案的消息可以。于是韓正山急急忙忙地趕到碧春園,將翠娥拉到一處無人墻角里詢問,最終作價一百五十兩銀子,以購買翠娥口中的“目擊者”身份信息。其實當日出入過通盛碼頭的人,韓正山大部分都已經當面問詢,但并沒有收到太多的有價值信息,他只能寄希望于這名目擊者是當時調查工作的遺漏部分。
韓正山原本已經跟翠娥談好第二天再去找她,但回到住處之后卻覺得心神不寧,總覺得要出事,當下便又返回碧春園,將翠娥帶了出來。以他的身份地位,碧春園這邊自然不會為難,只是韓正山并不知道這樣一來,自己卻是已經惹了一樁禍事上身。
韓正山所住的地方距離浙江府衙只隔著不到半里路,是一處獨門獨戶的小院子。他早年喪妻,并無子嗣,之后便一直打光棍打到現在。這處小院子平日也只有他一人居住,是以為了方便談話,他便將翠娥接回到這邊。
韓正山當著翠娥的面,從臥室衣柜中捧出一個木箱,打開箱子從里面數了十八錠銀子出來“這里便是一百八十兩銀子,那目擊大火真相之人的身份,你快些說出來”
翠娥看到白花花的銀子,哪里理會他說了什么,徑直便伸手去摸銀子。韓正山將她手一把刨開“先說了正事,再拿銀子”
翠娥臉上立刻換上了一副很職業的笑容“大人將小女子接出來,又不是幾句話說完就要回去,這長夜漫漫,還怕沒時間說正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