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吃過早飯之后,韓正山等人便被趕回了船上準備出發。在他們登船的時候,看到一幫海漢兵正在合力將一個極為沉重的箱子吊裝到那艘運兵船上,上上下下足有二十多號人在協同。韓正山第一反應是海漢兵竟然沒有找自己這幫免費苦力去做這活,但轉念一想既然有免費苦力放著不用,想必這箱子里裝的東西十分重要,不能讓外人觸碰了。
韓正山所料不差,這箱子里裝的是金瓜石礦區過去幾個月挖出來的金礦石,只經過了初步的熔煉,裝箱之后運往三亞,再由那邊專業的冶煉車間進行提純熔煉,制成標準的庫存金條送入國庫備用。這一箱子金礦石的價值大概超過八十萬兩白銀,自然是要交由軍隊押運才能放心。
船隊從雞籠港出發之后,先向西北方向繞過了陽明山,然后折向西南沿海岸線向南行進,經過了兩天的航行之后,抵達了下一站澎湖馬公港。
相比人煙稀少的雞籠港,澎湖這邊可就熱鬧多了,這里不單是海漢在福建海域的主要貿易口岸,而且同時也是海漢海軍在福建海峽區域規模最大的一處軍事基地,同時也是北方移民南下的主要轉運港之一。單就日常出入這里的船只數量而言,幾乎是跟浙江的舟山定海港在同一檔次。
到了這里之后,韓正山等人便被帶到岸上,他們之前搭乘的船到澎湖就是折返點了,接下來的路程就需要換乘移民船來完成了。不過在那之前,他們還得在白沙島的移民轉運營地待上兩天時間,等待有關部門安排船次。
韓正山進入移民營地之后,才真正意識到海漢的移民規模有多么驚人。這個移民營地的接收規模至少在四五千人左右,目前大約有兩千人住在這里,等待民政部門給他們分配下一步的目的地。而這里的移民來源也是五花八門,既有遼東、山東等地為躲避戰亂逃難出來民眾,也有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各地接受招募或是雇傭的移民,更有少量來自朝鮮、東瀛、琉球、安南、占城、暹羅等國的外國人混雜其中。韓正山他們這幾十號人的到來絲毫沒有引起任何的波瀾,很快就被打散分配到各個營區當中。
韓正山不知道海漢人是以什么樣的標準將這么多的移民分門別類地進行安置,但他知道自己留在這里的可能性不大,根據這里的工作人員所說,移民營中的人員絕大部分都會分配到外地安置,不光是往南運送移民,也同樣有往北去的。韓正山想起自己在舟山所接觸那些為海漢效力的人,的確有不少是來自南方。這種南北跨地區交叉安置移民的手法,也是讓韓正山大開眼界。如果按照這樣的標準,韓正山料想澎湖應該不會是自己的終點,南下的旅程還將繼續。
果然在移民營地住了兩天之后,韓正山再次被選入了新一批的南下移民當中,搭乘移民船前往海漢在南方控制的殖民地。但到了這個時候,他仍然不知自己的終點會是何處。
移民船上的環境條件要稍好于前一段旅程所搭乘的客貨混裝船,船艙里有固定的三層鋪位,不用再打地鋪擠成一團了。另外通風和采光條件也要好很多,即便一層船艙中要容納上百人,也不會因為太悶而無法呼吸。
最重要的一點是從澎湖出發的移民船,伙食供應就恢復到一日兩頓的水平了,這讓餓了好些天肚子的韓正山仿佛是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盡管據說兩頓飯都是菜粥,但韓正山卻覺得這相比每天只能吃到一頓的日子,已經沒什么好挑剔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