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正山這次沒有再像來三亞時那樣被禁止離開船艙,只要船長沒發出禁令,他們這些南下干部都可以自行在甲板上活動,甚至還可以去駕駛艙看看船長是怎么根據海圖來判明前進的方向。
韓正山所在的這條移民船已經在三亞與南海之間跑過七八次來回,船長丁旭是五年前從安南黑土港入籍的歸化民,不過如今已經滿口海漢官話,根本就看不出他與漢人有什么區別了。對于這些出海經驗并不算豐富的乘客,這名船長還是顯得比較有耐心,不緊不慢地向他們講解一些粗淺的航海知識。
韓正山一開始還只是當消遣來聽,但多聽了一陣之后,便逐漸留意到了更多的信息。聽這船長所說,海漢國在南海所控制的區域之大,似乎還要勝過在大明海岸線上的控制范圍。不過因為南海的人口遠遠不及大明,海漢在當地所能召到的勞動力極為有限,因此這些地方的建設發展主要還得依靠外來移民實施。海漢大費周章從海南島組織移民,千里迢迢把人運到南方,也正是因為這種不得已的原因。
當然了,更復雜的政治、軍事方面的考量,韓正山不懂,這位船長也同樣不懂,所以他們能夠認知到的原因,相對還是比較淺顯的。不過這并不妨礙他們認識到海漢的強大,畢竟這種長距離的海上移民活動,韓正山以前可真的是沒有見識過,他唯一聽聞過類似的事件,大概還要上溯到秦始皇派徐福帶著童男童女渡海去找神仙那事了。
雖然三亞與峴港的直線航程僅有一百五十海里,但龐大的船隊行進速度只保持在五到七節左右,因此完成這段航程也得需要至少一天半左右的時間。韓正山倒是乘著這個機會,好好觀察了一下船隊中擔任護航任務的海漢戰船。
他在杭州城頭曾遠遠看過海漢戰船,從浙江南下的時候也曾在舟山定海港,澎湖馬公港等地看過停靠在碼頭上的戰船,但這次南下卻是有半支艦隊的編制擔任護航任務,在海上看到這些海漢戰船靈動威武,劈波斬浪的身姿,與那停在港口的模樣又大不相同了。海漢號稱南海無敵,一多半的底氣就是來自于這支強大的海軍。
眾人在船上閑著無事,便詢問船長丁旭關于下一個目的地狀況。丁旭讓副手把著舵盤,自己掏出了煙桿煙葉,不慌不忙地點上抽了兩口,這才對眾人說起了目的地峴港的狀況。
“這峴港本是安南國的一處天然港灣,那時候安南國還分南北朝廷,峴港便在南邊朝廷的地盤上。不過這峴港一北一南,分別是南邊朝廷的國都順化城和南邊第一大港會安港,這峴港當時只是一個漁村而已。后來我海漢國幫著北邊朝廷打仗,一口氣將順化城和會安港都給打掉了,安南國欠了天大的人情,便在南邊劃了幾塊臨海荒地出來,作為補償交給了我海漢國經營,這峴港便是其中一處。”
有人插話問道“老丁你當時去參戰了嗎”
丁旭搖搖頭道“首長們拿下峴港的時候,丁某那時候還在黑土港附近當漁民,還沒投效首長,所以這些事也是后來聽別人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