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就是我們海漢國的西南邊陲重鎮”
譚舉任依然很清楚地記得,在臨出發之前的踐行會上,陶東來是如此斬釘截鐵地向他表明過星島的戰略意義。而星島對于國家的重要性,就意味著他譚舉任所得到的任命也是同等重要,陶東來的弦外之意,他自然也聽得明白。
該表的決心,在三亞出發前就已經表完了,接下來就是將這些表態付諸實施的階段了。從安不納港到星島的三百多海里航程,也是這段南下之旅的最后一段海上航程了。譚舉任已經將一路游山玩水的心思慢慢收回來,接下來的一段時期,他都將在星島上度過,是時候好好研究一下如何開展工作了。
在安不納港兵分三路之后,譚舉任這一支船隊就只剩下兩艘探索級戰船護航,不過好在安不納島與星島之間這一海域經過了多次清剿,安全方面倒也不會出現什么問題。船隊保持著五海里的航速,穩穩地向西南方向駛去。
三天之后,海平面上終于看到了象征著馬六甲海峽東端的民丹島輪廓,這讓船上包括譚舉任在內的所有人都終于松了一口氣。漫長的南下航程,終于迎來了終點,不用再在船上忍受風浪的不斷顛簸,這對每一名乘客來說都可以算是一種解脫。
馬六甲海峽的東端出入口有大量島嶼分布在海面上,而最靠北是由馬來半島與隔海相對的民丹島、巴丹島形成的一道寬約十多公里的海峽,這也是馬六甲海峽前往東北亞方向路程最短的一條航道。而海漢在此地建立的據點,就坐落在馬來半島的最南端,與其一衣帶水的星島上。
穿越之前這個島就是新加坡國,曾經來過這地方的穿越者其實不少,比如目前鎮守在這里的帶兵大將羅杰在穿越前就曾不止一次來過這里,國防部將他派到這里,多多少少也有一點這方面的考量。不過譚舉任倒是沒有這樣的經歷,這還是他一生中第一次來到這地方,新鮮感還是很強的。他在船上望著北邊的海岸,心中已經開始勾劃上任之后的開發方案了。
相較于先前到過的幾處殖民地,星島的港口在譚舉任看來還是規模偏小一些,比金蘭港這種大型軍港自然是差得遠了,但比起本身就不具備天然港灣的安不納島又要稍好一點,至少可用來修建港口的海岸線要比安不納島長一些。不過星島的面積只有安不納島的三分之一左右,可供開發的面積也相對要小一些。但對于海漢而言,這已經是南海殖民地中管轄面積較大的一處了。南邊的邦加勿里洞島雖然面積頗大,但海漢在當地實際控制的轄區卻不過幾十平方公里而已,而星島這邊卻是將整個島都劃歸己有了。
當然了,這地方原來也并非無主之地,按實際控制權來說,應該算是柔佛蘇丹國的領地,不過因為柔佛國與葡萄牙、蘇門答臘國等多方戰爭不休,這星島作為一片無人區,在海漢到來之前其實是被當成了各國戰爭的緩沖地帶,因此海漢在占領這里的過程中并未遭遇到太大的抵抗和壓力。
“歡迎來到星島基地”羅杰主動上前,與剛剛下船的譚舉任緊緊握手“一路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