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漢在南海地區的拓展史是伴隨著葡萄牙和荷蘭的不斷退卻,原本由葡萄牙掌控的安南會安港,荷蘭人控制的安不納群島,統統都是折在了海漢手上。失去了會安港之后,葡萄牙在馬六甲海峽與大明澳門之間這超過一千五百海里的航程就已經沒了屬于自己的中轉港,只能依靠海漢的港口來完成途中的停靠補給。不過之后雙方各取所需,葡萄牙倒也通過海漢得了不少實際的好處,當年在會安港的損失也早就已經回本了。
而荷蘭的狀況還要更慘一些,東印度公司在戰敗后失去了面積超過兩千平方公里,位于南海腹地的安不納群島。在大明福建扶持多年的鄭氏家族也在海漢軍的打擊之下徹底覆滅,不但荷蘭在福建海峽的影響力大受損失,就連在臺灣島的據點大員港也被海漢挾制。為保住巴達維亞前往東北亞地區的貿易航線,東印度公司最后也不得不放下面子,向海漢表示服輸。
這兩國當然不甘一直被海漢這么壓著,但奈何海漢武力強大,兩家在正面戰場上都遠遠不是其對手。而且海漢完全看不出來停手的意思,之后沿著中南半島東海岸線一直向南推進,原本這兩家以為海漢到了安不納島就會收手,畢竟再往南走,距離海南島的航程就實在太遠,海漢也難以就近吸納移民搞開發。不得不說海漢的短板,還是瞞不過殖民行家的眼睛,但他們仍然低估了海漢南下的決心。
1633年海漢組織了陣容強大三國聯合艦隊巡航南洋,向周邊各國展示武力,并且借此機會組織了南海貿易聯盟,還果斷將殖民地向南推進到了星島和邦加勿里洞島一線。
邦加勿里洞島距離巽他海峽和巴達維亞港的航程都在二百海里之內,快船一天就到,這對荷蘭人來說已經算是一個相當危險的距離了。而馬六甲海峽這邊的形勢更為夸張,海漢所設立的星島據點距離葡萄牙人占領的馬六甲城僅一百海里出頭,可以說已經懟到臉上了。
在海漢做出這樣強勢的姿態之下,葡萄牙和荷蘭要是還允許奴隸販子不加限制地向其出售青壯奴隸,那可就真的是慢性自殺了。于是從1634年開始,這兩國不約而同地開始控制奴隸買賣的流動去向,禁止奴隸販子再向海漢出售青壯奴隸,以減緩海漢在南海殖民地的建設進程。
安不納島本來就有一定的人口基礎,海漢占領當地之后投入重金大力開發,又引入了民間資金規劃了大量種植園,在這兩國下禁令之前就已經通過各種渠道購入了大量奴隸,島上的人口也有了一定的規模,因此去年才頒布的奴隸買賣禁令對其影響相對較小。而星島這邊起步時幾乎是一窮二白,周圍的國家又對海漢在這里設立據點抱有敵意,很難從周邊地區吸納到自愿前來投奔的移民,這購入奴隸的路子一斷,人口增長速度當然就會放緩了。
譚舉任聽了羅杰的解釋,這才深感自己的情報搜集工作做得不夠細致,竟然連這么重要的消息都漏過了。說來還是在安不納島停留期間太過放松,否則這種事只需稍稍留意打聽一下,就不至于半點風聲都沒收到。現在才向羅杰提出這樣的問題,這簡直就是自曝其短的做法了。
不過好在譚舉任也不是什么臉皮太薄的新手,當下干咳了一聲道“這么說來,就算我們愿意出錢,也已經完全買不到人了”
“要買還是能買到的,但情況也不理想。”羅杰繼續說明道“除了這兩國的奴隸販子之外,也還有其他國家的從業者,只是他們相較于這兩家沒有什么優勢可言,所以走的路子也不太一樣。”
除了葡萄牙和荷蘭這兩個海上強國的奴隸販子之外,其實還有不少出入兩洋間的商船也會兼職販賣人口。只不過這兩國幾乎壟斷了青壯奴隸的市場,其他國家的販子想做這行買賣就得另辟蹊徑了。比如販賣手藝人、美女、長得奇形怪狀的異人,甚至是幼童。這些種類的奴隸因為物以稀為貴,往往身價較高,利潤也較普通奴隸來得更為豐厚。可對于急需勞動力的星島而言,這些人的作用卻極其有限,甚至有可能反而成為累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