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上怎么說就怎么信吧”韓正山也只能以這樣的心態來安慰自己,畢竟現在自己的身份已經不是杭州捕頭,而是海漢殖民地的治安官了,再去想那些有的沒的,只是自尋煩惱而已。
至于海漢因此次行動從浙江官府手中獲得的通商權,對于這些軍人們而言卻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其中的意義。這種時候宣傳干事的作用就要充分發揮出來了,由他來講解通商權將帶給海漢的實際好處。
“有了通商權,我國出產的各種貨物就可以暢通無阻地在浙江境內發賣,我國國民也可以用經商名義進入浙江境內。各位,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我們不需要派出軍隊,就能通過經濟和文化的手段對當地進行改造,讓當地環境能夠適應海漢的需要”
臺上的宣傳干事說得唾沫橫飛,到激動處還忍不住揮舞了幾下手臂,以充分表現出自己的情緒。這樣的演說極有煽動力,韓正山能感受到身邊的這些軍人對此反應也很強烈,哪怕他們可能并不是完全理解了通商權的意義,但也能從宣講干事的解讀中確認國家的強大。
大明,這個遠東地區的巨無霸,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一點一點地被海漢蠶食。但韓正山認為大明估計很少會有人留心到這種趨勢,特別是那些非沿海地帶的朝廷高官們,心思估計都用在了處理北方的內憂外患上,大概更是察覺不到海漢的發展勢頭。這當然也沒什么稀奇,畢竟在海漢兵臨城下之前,韓正山也從不認為海漢真的會成為大明的威脅,在他眼里這不過是一群特別有錢的武裝海商罷了。
當然了,他現在不會仍是這么粗淺的看法,對海漢了解越多,就越是能夠清楚地感受到這個國家掩飾不住的對外擴張野心。經商也好,駐軍也罷,其實都是在為其對外擴張的目的服務,過去站在對立陣營有很多看不明白的舉動,如今都是一目了然。
海漢不惜冒著戰爭風險進犯杭州,一番相持之后,最終卻是虎頭蛇尾地退了兵,戰前提出的諸多要求也只有浙江通商權一項得到了官府的兌現,這在當時的韓正山看來完全是雷聲大雨點小的動作,海漢人既然已經獅子大開口了,就完全可以在戰局占優的形勢下索取更多,但最后居然是這樣草草收場,也就難怪浙江官場上有許多高官在事后都連呼慶幸,認為海漢人重利輕義,只要給些好處也就不成氣候了。
但韓正山從海漢陣營中所得到的信息卻并非如此,當時駐浙海漢軍隊的所有行動,其真實的目的似乎就在于取得這個通商權,而非大火案的兇手,或是其他割地賠款之類的要求。浙江官府自認在局面不利的情況下揀了個大便宜,幾乎沒有作過多的討價還價就與海漢簽署了通商協議,殊不知這才是海漢的真正目的所在。
海漢人要如何通過經濟和文化手段來改變浙江,韓正山不懂也想不出來,他畢竟只是個管治安的捕頭,眼光見識都比較有限,想象不到那些高端的操作手法。但從浙江一路南下,他已經可以完全確認,海漢的這套改造手段是相當管用的,福廣兩地很多地方都已經進入了海漢的間接控制,甚至影響力已經不比地方官府差多少。至于海南島就更不用說了,就他的經歷而言,那里連堅持“瓊州島”這個舊稱的人都不多了,儼然已經是海漢國的腹地所在。
報紙讀完,馬庫斯宣布散場,韓正山卻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沉思。馬庫斯招呼他兩聲之后,這才回過神來,一轉頭發現場中也就剩下他們兩人,士兵們都已經回宿舍休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