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杰卻出乎他意料地搖了搖頭道“不是荷蘭人,恰恰相反,我們所得到的相關情報,就是荷蘭人主動的。”
“荷蘭人給我們情報”這個彎轉得有點急,譚舉任花了一點時間才反應過來“那就是說在暗處使壞的,跟荷蘭人也有利益沖突不會是葡萄牙人吧柔佛跟他們可是有不解之仇的啊”
“不是葡萄牙。”羅杰立刻便否認了這個猜測,然后說出了一個譚舉任意料之外的答案“英國人。按照荷蘭人給出的情報,現在偷偷摸摸在慫恿柔佛找我們麻煩的,是英國人。”
“怎么英國人也來趟這潭渾水了”譚舉任聽到這個消息,著實有些驚訝。
事實上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成立時間要比荷蘭東印度公司還早了兩年,1600年的最后一天,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授予了該公司皇家特許狀,給予其在印度及遠東地區的貿易特權。不過英國人并沒有得到什么先發優勢,因為荷蘭人早在成立公司之前,就已經在東印度地區持有了一定的影響力,所以英國人初期并未能在當地建立起一個持久的據點。直到1608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才印度西海岸的蘇拉特建立了第一個貿易點。
但這樣的進度是遠遠跟不上競爭對手們的發展速度,在這個時期英國人沒能對荷蘭、葡萄牙在東南亞地區的香料生意產生實質性的威脅。直到1612年,英國人在武裝沖突中戰勝了葡萄牙人,從而得到了當時統治印度半島的莫臥爾帝國皇帝賈漢吉爾的青睞,并且由此開始了他們的快速發展期。
到17世紀20年代,英國開始從印度進口大量白棉布,以取代英國人身上厚重且難以清洗的羊絨面料。不過對于南洋地區的香料市場,英國人卻難以繞開葡萄牙和荷蘭的壟斷在當地建立長期據點。1623年荷蘭人在香料群島處死了十名英國商人,并最終將英國東印度公司排除在利潤豐厚的香料貿易之外。
英國人在這個時期的遠東殖民隊伍中只能算是弱勢群體,葡萄牙、荷蘭以及固守菲律賓群島的西班牙,他是一家都干不過的。特別是葡萄牙和荷蘭兩家分別把持了馬六甲海峽與巽他海峽這兩個印度洋進出南海的咽喉要道,讓英國商船難以安全地通行于遠東地區,有時候甚至不得不改變身份扮作其他國家的商船,才能蒙混過關。
然而這還并非最糟糕的狀況,近幾年新冒出來的海漢國顯然也對南海地區有著極大的興趣,更要命的是他們竟然還具備了與其野心相稱的強大實力,老牌殖民強國葡萄牙、荷蘭和西班牙都先后在其手中栽了跟頭。對于英國人來說,這無疑是舊患未去,又添新憂,有了這么一個強勢角色的出現,他們想要在南海地區獲取資源的難度就更大了。
聽完羅杰對時局的詳細解說之后,譚舉任也終于意識到英國人的確是有干出這種事的動機,畢竟他們還沒有在海漢這里碰過釘子,對于海漢的畏懼感也遠不如葡萄牙和荷蘭這些吃過大虧的先行者。英國人想要冒險嘗試挑戰海漢,倒也不無可能。
“不過這種冒險,對他們來說有什么實際的好處嗎就算能給我們制造出一些麻煩,也不代表他們就能在遠東取代我們的位置,這一點,英國人不會看不明白吧”盡管如此,譚舉任仍是有不能理解的地方,英國人對于后果的估計是不是過于樂觀了一點
“原因很簡單。”羅杰肅然道“因為英國人也盯上了我們這個地方。他們做夢都想在馬六甲海峽弄到一塊地方,甚至很可能已經在暗中跟柔佛國談妥了條件。取代我們,英國人應該沒這么大的野心,但如果能把我們從星島擠出去,這個目標對他們而言還是很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