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自己卻率領兩萬中軍駐節云州,并且作為大軍的后備隊存在。
接下來的日子之中,四路大軍高歌凱奏,捷報頻傳,沿途所過,天平教徒紛紛投降。
短短不到十天,整個西南諸州的局勢,差不多就已經徹底的平穩下來。
直到這個時候,許多善于總結,放馬后炮的家伙們才“明白”過來。
原來殷勝之故意在廣梁城蹉跎不進,原來是故意給天平教集結的機會,好一網打盡的啊!
這種說法很快就不脛而走,原本對于殷勝之的種種質疑一下子不翼而飛了。
各種恭維殷勝之神機妙算的言論才又重新生出。
而這個時候,最難堪最難過的不是別人,當然是永平皇帝了。
他在剛剛不久前才親自下詔訓斥過殷勝之,責令殷勝之立刻進兵。
永平皇帝的旨意本來就管不到四鎮部隊組成的平叛大軍,他的所作所為,本來就是為了給殷勝之找麻煩,惡心殷勝之的。
卻沒有想到,現在時局一變,當初殷勝之的遲疑不進,現在就已經變成了是有目的“等待天平教集結起來,一鼓消滅”。
所以永平皇帝是最尷尬的,最難堪的。臉上火辣辣的,像是被人扇過巴掌一樣……
只是,現在除了永平皇帝自己,還有他自己身邊的那少數親信,卻是根本就沒有人在意他!
因為,就在這個時候,有著更加重量級的事情發生了。
東倭退兵,北鎮總督陳彥志崩。北鎮上下軍將一起向朝廷上書,請朝廷立陳彥志的孫子陳孫曉為新任北鎮總督!
永平皇帝大怒,這什么意思。難道將朝廷總督,當成你們自家的了?
盡管事實上本就如此,但是永平皇帝卻忍不下這口氣,駁回了北鎮的請求。
結果沒有幾天,又傳出東倭人蠢蠢欲動,似乎想要卷土重來的消息。
北鎮無主,請求朝廷早日派人來主持大局!
這種情況已經分明了,可惜年輕氣盛的皇帝受不得氣,也聽不進別人的勸告。直接派了一位大臣,前往北鎮接替總督職位。
結果這位倒霉鬼,剛剛來到北鎮和中樞接壤的臨閭關,就被人給殺了。
接著,北鎮總督府就傳來消息,北鎮士兵發動叛亂,殺死了前去接任的總督,好在已經被總督府鎮壓平息了。
永平皇帝又急又氣,這明明是北鎮方面的威脅,完全就是**裸的宣稱。
現在讓你認命北鎮總督是看得起你,你要是再敢派人來,我就再敢殺了他……
消息傳出,朝廷中樞噤若寒蟬。就算是永平皇帝再想派人前去接任北鎮總督,怕是也沒有人敢去了。
偏偏面對這種場面,其他各鎮紛紛失聲,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永平皇帝孤立無援,沒有辦法,只好捏著鼻子認了,冊封陳孫曉為北鎮總督。
新任北鎮總督一上任,就向朝廷大表忠心,宣稱北鎮永遠是大齊的背部屏藩。
這件讓永平皇帝威望大跌,灰頭土臉的事情剛剛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