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原本還算是齊心協力的文官集團斗的連狗腦子都快出來了。
就算是以太傅的威望,都壓制不下去。
朝廷上層的權力斗爭,很快就彌漫開去。
因為中樞朝廷就因為太子之爭,而陷入到了內部混亂之中。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被文官打壓的很低調的軍方忽然出面,拿出了傳國玉璽,扶持三皇子登基。
盡管還有很多文官勢力反對,但是老奸巨猾的太傅卻是心中知道,這么斗下去不可開交。
現在不管如何,先把一個合法的皇帝推上皇位,才能收拾朝局。
因此,很快就和軍方勢力達成一致。
太傅在文官勢力之中有著極大的威望和號召力,和軍方力量達成一致之后,再也沒有任何一方力量有著抗衡的權力。
所以三皇子終于登基,改元和共。因此又被稱之為和共皇帝!
因為軍服扶持新皇登基有功,地位大漲,從文官的打壓之下竄起,在新皇的扶持之下,漸漸有了和文官集團分庭抗禮之勢。
再然后,和共皇帝設立內朝,以讀過書的內監們為皇帝秘書,替皇帝處理一般政務。
從而獲得了極大的權力,能夠制衡外朝。
十多年后,朝廷格局為之一變,又文官獨大,變成了內朝,外朝,軍方三者平衡的局面。
而這一切,卻都是在殷勝之的幕后操縱之下所完成!
原本太子卻沒有確立,一下盡管沒有出什么太大的亂子,但是有此蹉跌,想來這次事件就應該是大典王朝的分水嶺,開始盛極而衰才是……
但是隨著蒼龍壁之中的氣運不斷注入此時的天柱圖之中。
得了海量的額外氣運所注,大典王朝依舊強盛。
于是,在大量的額外的氣運的護持之下,原本應該久拖不決,耗費大典大量力量內斗的新帝之爭,以很短的時間就決出了勝負。
新的大典天子登基,朝政開始重新趨于平穩。
而這方空間的靈氣似乎也增加了不少,讓中土修行界卻也變得越發的強大起來。
“我就看看,這么做來,能夠給大典王朝續命多少年!”
殷勝之喃喃自語。
不只是如此,他還想看看中土王朝到底能不能打破這個怪圈。
。。。。。。。。。。。。。。。。。
大齊遠征軍出征西洋諸國,一路勢如破竹,摧枯拉朽,掃蕩各地平等之符暴亂。
正在凱歌高奏的時候,誰也沒有料到忽然之間,北方的突發人進逼大齊國境,和大齊邊軍起了沖突。
禿發人深入大齊國境,沿途燒殺搶掠,造成數百大齊百姓傷亡。
消息傳出,舉國震動,朝廷驚恐,立刻對遠征大軍發布了回國的命令。
殷勝之此時已經在對平等之符追亡逐北,殺入普孟國境內,眼看著就要畢其功于一役。
然而,朝廷命令大軍回師的命令一傳來,殷勝之只能停兵不進。
得到消息,早在焦頭爛額的白象國總督派人前來對殷勝之說項,請求殷勝之無論如何也要幫忙平定白象國的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