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繼續當著忠勇伯爵府的家,但隨著最后一個庶子兒媳何七夫人進門,府里人口進一步增多,何老夫人這家當的也當出了壓力,不由產生了甩鍋的想法,想著自己年紀大了,是不是該享清福了,這個沉重的包袱,該甩給大兒媳了
于是當下便跟何老太爺道“老頭子,我現在年紀大了,精力也跟不上了,你說,我把管家這事交給老大媳婦怎么樣”
何老太爺被何老夫人坑多了,遇事也會多想一會兒了,但是不管怎么想,他都沒發現何老夫人這話,有什么不合適的地方,于是便道“你早就該把管家權交給老大媳婦了,別人家的老太太,哪個不是四五十歲就把管家權交出去了,你這都快到六十歲了,還不交出去,外面的人談起來,要說你貪權了。”
何老夫人暗道,我就是貪權,要不是府里的錢實在是不夠用了,她又不想拿自己的私房貼補,要不然她還不想放權,畢竟大權在握的感覺太好了,以后兒媳管家了,做什么事可沒自己管家來得方便了。
再說了,貪權怎么了,自己身體這么硬朗,憑什么不能自己管家。
不過既然老頭子同意了,何老夫人也不跟他唧歪這事了,當下二話沒說,便將安然找了來,說了這事,道“我年事已高,精力不濟,管家的事我是忙不了了,以后府里的事,就由你來管吧。”
安然也不是時時都關注著府里情況的,只不時掃描一次府里,所以并未發現何老夫人跟何老太爺先前談的話,自然不知道何老夫人準備將管家權交給自己,這時看何老夫人說起這個事,不由驚訝,暗道,這何老夫人沒事,結果也只多撐了一會兒,就不想管了
之所以選宗室,主要是何二姑娘并不覺得將來自己的孩子就能科舉,在何家從小長到大,看家里上下這么多人,沒哪個人考上過科舉,何二姑娘知道,科舉一事不容易,與其為了賭這一個小概率事件,還不如找個旱澇保收的嫁了算了,宗室這個,將來的孩子,不光長子有爵位,其他兒女都有爵位,比勛貴那一家好多了,畢竟勛貴那一家,只有嫡長子才有爵位,其他孩子,就要自己奮斗,天知道自家孩子能不能奮斗得出來,所以還不如嫁宗室算了。
既然何二姑娘決定了,那安然在最后一次檢查宗室家的人品沒問題后,便接受了那個輔國將軍家的提親。
雖然何老夫人有點嘀咕這個宗室人家窮,沒錢,自己撈不到油水,不想愿意,但因忠勇伯世子和安然都是同意的,何老夫人也沒辦法,畢竟要是傳出去,說自己嫌二孫女嫁的人家條件差,不顧人父母的意愿,非要將人嫁給自己中意的能撈到錢的商賈,到時別人說自己貪財,卻不是何老夫人想看到的不錯,她的確貪財,但聽不得別人這樣說她。
而不久,忠勇伯世子也為何三姑娘找了門她愿意的商賈之家,條件不比何大姑娘嫁的那家差,這讓何三姑娘自然滿意了。
看著何二姑娘為了面子,嫁一個收入絕對比不上自己挑的那家的宗室人家,何三姑娘不由撇了撇嘴,跟王姨娘道“等她嫁過去了,沒什么錢用的時候,就知道錢的重要了,我也是想不明白了,她都在何家受過這么多年的窮了,怎么還愿意嫁那樣的人家,而不是像我這樣,挑個有錢的人家。”
王姨娘撇了撇嘴,不屑地道“還不是為了面子,生怕嫁商賈之家,出去不好聽唄,其實只要有錢用,面子算什么。”
像她當年,就是為了過舒服日子,才不愿意放出去跟平民結婚做正妻,而寧愿選擇給何大老爺做小妾的,就算何家落魄了,也不是平民能比的,最起碼能吃的好,穿的好,而平頭百姓哪里能過得上這樣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