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大早,林婭熙同宋楚煊打了個照面,便與春梅一起直奔新工坊。二人今日要去驗收即將發布的第一批成品。
有了直供花田和專門的工匠后,產量果然大幅提升。
林婭熙仔細檢查過每一件產品。有問題的,輕者重新返工,重者只能作為殘次品,直接丟掉。
趙管事在一旁直心疼。“林公子啊,這些可都是用了上好的花瓣,再加上工人們幾天的辛苦才做出來的。扔掉會不會太浪費了些”
林婭熙不為所動。“趙管事可知,以次充好的后果如果出于僥幸心理,為了眼前的一點蠅頭小利就將這些次品一并上架,那么損失的不僅僅是顧客,更會是云想花想好不容易樹立起來的品牌形象。
顧客或許還能再找,可口碑一旦沒了,就再難有翻身的機會了。”
“公子說的極是”
趙管事又出了個主意。“那不如明確告知客人,將這些擺在店內以低價出售或者,轉賣給其他店鋪
老夫做了二十多年的水粉生意,也不得不佩服林公子的想法和自創工藝。即便是這里的劣等品都抵得過大多數鋪子的上品了。棄之實在可惜啊。”
想了想,林婭熙還是態度堅決。“低價售出不符合我目前對于云想花想的定位,也可能會導致少部分高端客戶的流失。未免得不償失了。
至于轉賣的建議,我需要再斟酌。怕只怕會被別人拿去鉆研利用,丟了這里的生產秘方。”
林婭熙不想全盤否認趙管事的提議。畢竟,他是有著多年經驗的行家。
作為管理者,能夠聽到與自己相左的聲音是件好事。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何況,她還不是料事如神的諸葛孔明,總會有思維上的弱點和認知上的盲區。
“趙管事的這些想法很好,也看得出是為了云想花想在考慮。今后若是還有什么建議都可以大膽提出來,工人們也是一樣。您的經驗比我豐富,好的想法我一定虛心接受。”
趙管事連連應是,為能有這般和善的雇主而感到幸運。
新品到貨的前一日,林婭熙剛進店鋪就被采荷拉到一邊。
“林公子,你總算是來了。”
少女沒正形地問“怎么,本公子才兩天沒來而已,大家就這般想我了”
和這些小店員們平日里混熟了,她說起話來也沒什么顧忌。
“公子不來,不光我們少了很多樂趣,連好些客人都打聽您何時會在呢。不過,我要說的事情是有關梅記胭脂鋪的。”
梅記胭脂鋪這名字聽起來挺耳熟,但林婭熙一時沒太大印象。
“采荷姑娘是我店里的萬事通。說來聽聽,梅記怎么了”
娛記采荷一本正經,開始八卦。
“梅記胭脂鋪離我們朱雀街這里不遠,據說六七天前才換了新東家。關門整修幾日后,昨天剛剛重新開業了。”
經她這么一提醒,林婭熙也想起來了。作為同行業的佼佼者,之前有一次她本打算過去瞧瞧的,后來被宋楚煊拉去茶樓聽書,結果就忘了這茬。
“你同我說起梅記,難不成是因為他們家也推出了類似的貨品”
采荷不無詫異。“公子是如何知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