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墨客尤其貴族,一般都會拿個折扇在手,作為禮儀道具的一種,有時候利用折扇來做交流的談資也很常見。對于陰陽師來說,折扇更是必備裝備,扇子經常用在祭祀儀式上,打開扇子意思是打開手掌,代表鼓掌恭請神靈,是常用的祈福迎神的道具。
李清明聽得有些頭大,他跟源博雅交流一番,發現這個時代對禮儀的要求過于嚴格,越是有身份的人越是如此。安倍晴明私底下很隨意,但只要外出穿著正裝見人,還是個相當合乎禮儀的貴公子。大概對晴明來說工作是工作,哪怕是翹班狂魔,工作狀態下還是挺認真,像那么一回事。
正巧有一人走向陰陽寮,源博雅連忙示意他看樓下來的那人。
李清明眼神還不錯,一眼看清那人身穿袍服的規格品制應該是陰陽師,想不到這位陰陽師竟然沒座牛車,直接走來陰陽寮再一看此人,俊俏高挑,行走姿態隨意,一看就是個灑脫之人,跟旁人拘禁優雅的姿勢形成鮮明對比。
“這位是蘆屋道滿大人,遇到他的話盡量回避,他跟晴明算是亦敵亦友吧,很容易識破你不是晴明本人。”
蘆屋道滿
李清明瞳孔劇震他仔細又看了一次,最終看向道滿的頭
“道滿大人,不是和尚嗎”
明明有頭發甚至看起來還比其他人的更濃密這個時代的島國人流行發髻,官員都會再戴上個烏帽,所以猛一看也看不出發量但是你想一想這應該的天氣,濃密的頭發會對你的腦袋是何等沉重的摧殘,不難想象大家都還是有剪稀薄一些。
相對比下,安倍晴明就比較懶散了,他將自己腦后長發一束,再扣個帽子,就這樣很隨便的出門。據說別人問起,他就說是為了積攢法力在頭發上,頭發也在感知世界變化,所以不能扎起來如此離譜的理由大家還都信了甚至還儼然成為一種流行,很多巫女神官乃至陰陽師都對這個發型點贊,還能引用古典說明這發型出自xxx是侍奉神靈之人常用發型云云。
源博雅還跟李清明吐槽,說不管別人是為什么用這發型,晴明純粹是為了偷懶他嫌發髻太麻煩
可是你看這蘆屋道滿,就是另一個風格的懶散,他頭發比較其他這個時代的人短很多,直接扣了個帽子就這樣出來,乍一看還看不出問題,仔細一看就能發現不對。
用個形象的形容,就是進校門大家都必須系紅領巾,這位仁兄為了方便,直接搞了個定死成紅領巾系好形狀的領結,猛一看看不出問題,仔細看就非常有那味兒。
“不,你為什么會認為道滿大人是和尚啊,難道是因為那個原因嗎”
源博雅哭笑不得的解釋一番,原來道滿大人的偷懶發型,曾被人吐槽過是不敬的行為,然后道滿大人就反問,和尚能剪短發,我為什么不能之后傳出來蘆屋道滿自稱為和尚,和尚用這個發型沒有任何問題。
是的,這個時代不是所有和尚都是禿頭,也有短發和尚。
于是在博雅大人的介紹中,李清明了解了,這位道滿大人跟其他陰陽師不同,是民間自學成才出來的,無論是金錢資本,還是禮儀教育,跟其他陰陽師都差一大截,所以總被嘲笑。
但問題就在于,安倍晴明也不遵守禮儀,卻沒人敢嘲諷他,反而每個人對晴明都很發自內心的敬畏佩服。
那是當然的,安倍晴明背靠賀茂一族,他的老師是賀茂忠行,現任的陰陽頭賀茂保憲跟晴明是師兄弟,誰敢得罪他再說晴明從小跟隨老師學習,當學徒的時候可沒現在這么自由散漫,那時候他可是非常遵從各種禮儀,勤勤懇懇做學徒。現在出師了,放飛一下自我,原本的底子還在,怎么看都是個貴公子。
蘆屋道滿就不一樣,他年輕時候只是平民,根本沒接觸過這些禮儀,后來靠著能力上位,還是草根出身,哪怕學起來,也讓人一眼看出是東施效顰。之后他反倒隨意了,反正做不好還會讓人看笑話,索性在天皇跟雇傭他的金主面前好好表現就行,其他人還夠不上格讓他裝模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