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t的硬盤,正是孫誠甩出的殺手锏。
他調查過,現實世界里僅有希捷等少數幾家硬盤巨頭,有能力制造20t以上的硬盤,但是如果考慮到成本的問題,當前已經開始逐漸規模化生產的希捷的10t硬盤,才能勉強算是一款合格產品。
因為它的機構評估制造成本超過兩百八十美元,北美售價已經可以壓低到四百六十美元這個大眾可以接受的價位上了。
而不是像閃迪實驗室曾經曝光過的128tssd硬盤試驗品,據說光是成本就超過了十七萬美元。
10t硬盤的規模化生產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希捷等硬盤巨頭的實驗室里也許掌握著比10t容量更大的硬盤技術,但年內應該是看不到的,畢竟未來幾年將是10t硬盤的黃金時期。
這個時候拋出一塊20t硬盤,孫誠的意思非常清楚。
我的新技術很成熟,而且沒你南工大的參與我也有能力將它制造出來。
桌子上的幾塊硬盤,小的尚不足半掌大小,而且僅有三個一圓硬幣的厚度;20t硬盤無疑是最大的,足有成年人的巴掌大小,連厚度也超過了一指半寬。
但是與市面上所有的同類產品相比,孫誠帶來的這幾塊硬盤要更薄也更小的多。
洪磊教授等幾位電子工程學院的教授們哪個不是國內半導體、集成電路跟芯片領域的理論大師,圍上前來后,幾人分別拿起一塊硬盤仔細盯著外殼看了一會,可惜未能察覺到任何品牌的痕跡后,連忙對沈培源說道“校長,能借用下電腦嗎”
說完,幾雙眼睛悉數盯上了面前辦公桌上的那臺筆記本電腦了。
要驗證這幾塊硬盤的真假,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直接驗證硬盤的容量大小。
辦公室里沒有專業的檢測軟件跟工具,不過雖說可以通過一些手段篡改硬盤所顯示的內存數據,但這種上不了臺面的騙術想在專家面前賣弄那真是笑掉大牙了。
沈培源看了看幾個教授手中拿著的硬盤,心中也不由有些心動。
這兩天里他也查了不少這方面的情況,所以也知道一家掌握著硬盤新技術的公司意味著什么
市場以及暴利
這筆投資可不同于南工大的創業項目扶持,大學的項目扶持,說白了就是初期給你一筆錢加些許場地跟設備的支持,打得就是廣撒網捕魚的想法,而且扶持力度充其量也就是幾萬塊而已。
若是項目成功,那回報自然絕不會少,直接的捐款捐物、間接的名氣提升、拉攏畢業生就業保證都不會少。
不過,失敗對學校的影響也并不大。
放眼整個南工大,自創業項目扶持首開至今總共批準的項目總共也不過批準了四五百個而已,但南工大為其付出的代價卻不過千萬左右。
說實話,這點錢連南工大直屬研究機構一個月的經費都不如,但是大浪淘沙之下,依舊還是成功孵化了十幾家企業。
雖然其中沒有一家市值評估超過億萬,但仍為南工大帶來不錯的口碑并解決了一些就業難題。
只是一家市值不過億萬的創新企業就如此了,若是眼前這年輕人真發明了一種硬盤新科技,那未來的確不可限量,說不定是下一個希捷、西部數據、閃迪這樣的硬盤巨頭,但哪怕有它們三家十分之一的規模,那也是一家市值超過二十億美元的巨頭企業,南工大若是能把握住機會,未嘗不能跟著吃得盆滿缽滿。
當下心中一動,他先是對幾個教授點了點頭,把辦公桌上的筆記本電腦推到他們前面,示意隨便使用。
同時,他的眼睛不由看向了孫誠,臉上也帶上了幾分嚴肅。
“孫誠同學是吧關于硬盤的事幾位教授隨后會進行驗證,之前聽小許說,你想就硬盤的技術問題跟學校進行合作,能詳細的談一下嗎”
該說能從一堆競爭者中殺出奪下南工大校長之職的這位新校長確實不簡單,明明余光不時瞟向旁邊幾個正對著電腦不斷擺弄硬盤的學校教授,一臉嚴肅的臉上卻看不出任何的變化來。
孫誠眼睛微瞇,對方一轉眼就把球又踢回了他的腳下,這的確是個好算計,一來可以趁機摸一摸他的底牌,二來重奪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