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工大松口,智能機械實驗室總算是有了。
孫誠也是松了一口氣。
想在現實世界中,白手起步、從無到有建立自己的科研力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又不是玩經營游戲,有能力的科研人才不是已經被國家、大學研究機構收編,就是在其它的巨頭企業之中吃高薪。
當然,郁郁不得志的人才肯定還是有的,不過只是少數。
想從茫茫人海之中將這些人才找到并收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孫誠目前已經開始揮舞金元大棒,從國內一些企業跟大學科研機構挖人了,未來他還會利用霸天虎對互聯網上的資料進行歸類篩選,考慮從國外大量挖角高級人才。
不過嘛,暫時只是剛邁出了第一步而已,效果也談不上多好。
比如目前孫誠重點挖角的都是云儲存、微電子、半導體這幾個行業內的人才,但因為存儲技術跟云技術乃是世界上最暴利的幾個朝陽產業,所以產業內的技術寡頭對人才的壟斷非常嚴重,虎口奪食的難度非常大。
行業內最頂級的人才大半都集中在美國,便是次一級的人才,也都是發達國家的金疙瘩。
中國的云技術還算不錯,比起美國幾大行業巨頭差距在半線到一線之間,屬于那種努力一下也許明后年就能追趕上的。
倒是在微電子跟半導體領域,因為歐美技術封鎖跟打壓的緣故,中國在微電子半導體領域始終處于二線偏后的水平。
不說跟美國相比,便是比之歐洲、日本等一些半導體、微電子企業都有所不如。
當然國內也并非一點優勢都沒有
得益于民國建立之初,首位民選大總統的工業aiddot國本論,國內從辛亥革命至今的一百多年里,一直咬牙始終頑固地推行著大工業化政策,縱使在很多領域中都處于二三線水平,但勝在工業體系異常完整。
在蘇聯陷入經濟危機,不得不全球收縮;美國開始向外轉移勞動力密集型、污染型行業之后,中國逐漸坐穩了世界唯一擁有全工業體系的國家寶座。
得益于此,國內微電子半導體領域還是有一些人才的,只不過基本上也都被各大公司及科研機構所收編。
孫誠雖然開出了不錯待遇,但不少企業都有限制競業協議。
而且多數國人更加求穩,冒險精神較之歐美要差不少,盡管他之前也命令復仇從網上搜索跟整理了不少人才的資料,確實有人心動,但愿意離職加盟塞伯坦科技的只是寥寥幾十人而已。
否則,孫誠也不會給出那么豐厚的代價只為了把實驗室掛靠在南工大名下。
在自己的科研團隊沒有培養出來前,付出一些代價利用南工大的科研力量來為自己干活,甚至為自己培養人才,怎么看都是穩賺不虧。
跟南工大的后續協調,孫誠就沒有再親自上陣了,他把一些要求跟注意事項交代清楚后,就扔給了公司新招募的一位公關部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