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內越來越成熟的小型核動力系統,讓這艘戰艦擁有最快55節的航速。
不過考慮到海洋上的風浪,它在正常情況下只會用35節的航速進行日常巡航。
除此外,這還是一艘巨型武庫艦。
前后各有個導彈發射井,兩套發射系統可以在477秒內讓128枚導彈全部升空御敵,既可以攔截來自天空跟海洋之上的襲擊,同時也足以向目標區域傾瀉海量的導彈。
艦首的52倍口徑203毫米艦炮,可以用最快每分鐘12發的速度,向目標區域發射特制穿甲彈、電磁脈沖炸彈、溫差炮彈,可以摧毀一切建造在島嶼跟海岸線上的永久工事。
而且因為炮管進行了優化升級,艦炮的最大射程可達70公里,利用增程炮彈后最遠甚至可以達到110公里左右。
雖然它比不得海力士,但這玩意優點也不少。
戰艦巨大的噸位,意味著艦船內部可以儲存更多的彈藥。
整艘巡洋艦內部共有三大六小,一共九個儲存艙,最多可同時儲存1900多枚各型導彈、炮彈,分別為艦炮、兩套導彈發射系統,以及六部近距離防御系統彈藥。
而且它的造價相對而言,也要便宜的多。
在大量利用機器人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建造的情況下,平均每艘的建造時間約為22天左右,單位建造成本僅有不到七億美元。
較為便宜的成本,意味著它可以被大量制造出來。
孫誠目前一共批準,準備建造12艘這種型號的巡洋艦。
如果在未來這種戰艦的價值得到了進一步的證明,那么,后續將會有更多的戰艦被制造出來。
甚至后續型號的改進,也可以進一步提上日程。
目前在二號基地已經建成了兩艘,一艘正在舾裝,基地控制下的南美幾個近海造船廠內,還有九艘該型號的戰艦正在熱火朝天的生產中。
它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那就是只需要三到五位普通霸天虎戰士進行操控。
他們的強大運算力,便足以滿足戰艦的維護及戰斗了。
隨著孫誠的一聲令下,戰艦艦橋上閃爍著的三顆紅色警示燈很快熄滅。
巡洋艦指望西非海岸線上的艦炮,射擊角度被重新修正,一枚枚導彈被控制系統退出發射井,重新傳輸回彈藥儲存艙內保管,近距離防御系統打開的中小型格斗導彈發射孔也再一次閉合。
而在水下,四艘核潛艇同樣解除警戒。
孫誠遙望著剛才與擎天柱會晤的西非海岸線方向,佇立在艦船的甲板上默默不語。
就像是汽車人在提防著他一樣,安全感嚴重缺失的他,又怎么可能一點準備都沒有,便只身去見擎天柱。
孫誠體內的球形空間中,一支已經累積增加到上千部的戰斗機器人軍團隨時可以投入戰斗。
而在海面上,海力士跟腳下這艘改進型的基洛夫核動力巡洋艦跟四艘核潛艇,也早就在他決定與擎天柱會晤時,就被派遣來到了南大西洋。
遙望著海平面,孫誠沉默了許久,口中才喃喃道“安全永遠不能指望別人,我們,也該加快戰爭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