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吃食
沈憐雪有些回不過神來“我哪里能賣那些,街面上要做生意,怎么也得有一份獨家手藝。”
這是她一貫的認知。
雖說已經離開沈家,跟女兒獨立女戶,獨自在外生存,但沈憐雪因著柔弱怯懦,平日里從來不去街面走動。
她每日都是在家、張家漿洗鋪走動,最多是家里少些油鹽醬醋,去巷子口的醬料店采買些日常所需,輕易不會走出這條甜水巷。
外面的世界對她來說太陌生,又充滿著說不出的恐懼。
內心深處,她依舊害怕那些高大的男人。
這些話,她不能同女兒說。
沈如意以為母親只是不太自信,想了想,道“娘,之前我去找年年哥玩,他給了我一塊據說市面上都很火熱的芝麻胡餅,說實話,吃起來還沒娘隨手做的芝麻餅香。”
沈憐雪總覺得自己萬事不行,但她一個富家小姐,被趕出來獨立門戶,卻能很快學會做飯這項最需要天分和技藝的手藝。
她只要看一遍孫九娘的做法,立即就能做出相同菜肴,甚至比孫九娘做得要好得多。
偶爾,孫九娘會多拿些米面來,讓她侍弄些湯餅、胡餅和飯團,多余的就留給娘倆,也算是變相讓沈憐雪能賺些手藝錢。
但她畢竟是熟人。
沈憐雪確實對自己沒什么自信,她沒怎么嘗過外面的吃食,往常都只買酸角發糕之類,不太明白市面上的東西都是什么味道,那些千奇百怪的美食,她大多都只聽過。
便是原來在沈家時,她也從來沒有如意順心過。
沈如意看母親臉上有些恍惚,心里一下子刺痛起來。
她雖只活到十二,又從小跟著寡言少語的母親和豁達的師父,對人情世故倒是無師自通,大抵能看懂旁人的心思。
只不過礙于年齡和眼界,她不懂那些百轉千回到底為何,到底何意,卻也不會忽視母親的情緒。
她是天真的孩童,卻又不只有天真。
沈如意抱住母親的胳膊,打斷了母親的思緒,她小聲說“娘,咱們是不是還剩兩樣東西”
沈憐雪微微一愣,她也不瞞著女兒“是了,還有你祖母留下的一對銀耳鐺,以及以及有關你身世的玉佩。”
沈如意沒父親,母女兩個在沈家受盡白眼,寄人籬下時只能任人唾罵,沈如意從小聽著那些話長大,漸漸曉事之后,她只問過沈憐雪一次。
“娘,我有父親嗎”
她那時只有四歲,什么都還不懂,心里都是被人辱罵的委屈。
她已經不記得當時母親是什么樣的表情,卻清晰記得母親說過的話。
對于女兒的疑惑,沈憐雪沒有隱瞞。
從頭到尾,都不是她的錯,所以沈憐雪并不為自己的遭遇而埋怨自己,她只是憐惜女兒要跟她一起遭遇這一切,埋怨自己沒有能力保護好女兒。
沈憐雪認真跟沈如意說“團團,你有父親,每個人都有父親,只是娘并不知道你父親是誰,你父親自己應該也不知道,所以他才沒有出現在你身邊。”
所以他不是不愛你,不是毫無廉恥的登徒子,甚至不是一個壞人。
這些話,隱藏在沈憐雪的話中,她沒有同年幼的女兒明說,可態度卻足夠堅定。
她摟著哭紅了眼睛的女兒,對她道“團團,雖然你沒有父親,可你有娘,娘跟爹是一樣的。”
那時候的團團年幼、懵懂,卻能感受到母親的傷心,她伸著小短手,努力拍了拍母親的后背“好,娘親不哭,團團最愛娘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