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烤店要用的肉蛋蔬菜不少,每日清晨,劉大郎夫妻兩個都要去甜水巷前不遠處的邊和小碼頭取菜,沿著汴河的商鋪,每日都是從貨船上取貨,省事又便捷。
沈憐雪若是自己去采買蛋菜,費事費力不說,她也沒有可以運送的獨輪車,進價可能還更高,她這是豁出去自己的臉皮,硬跟著劉家蹭便宜價。
這一次,劉二娘抬起眼皮,認真看向她。
一貫話少靦腆的孤身女子,這兩年住進甜水巷從不外出,她一個人養育女兒,很不容易,四周鄰里好心的都有幫扶。
但她卻從不肯離開這里,甚至不同生人多說一句話。
劉二娘以為她就要同冬日里的鮮花,逐漸枯萎在寒風里,卻沒想到,她不是春花,卻是凌寒獨自開的臘梅。
她要做買賣,就把所有事情仔仔細細安排好,進最大努力,舍棄所的臉面,也想把攤子做起來。
劉二娘那張嚴肅的都是皺紋的老臉上,難得勾起一抹微笑。
她說“你尋我媳婦去,她知道價。”
沈憐雪心里大石落定,她深深沖劉二娘鞠了一躬“謝謝嬸娘。”
劉二娘沒答話,把背著手,慢悠悠回到了鋪子里。
不多時,劉家大媳婦就從鋪子里出來。
她娘家姓林,人都叫她林娘子。
沈憐雪沖她行禮,先說“麻煩嫂子了。”
林娘子長得很富態,圓圓的臉上總是掛著和善的笑。
她不是個伶牙俐齒的女人,卻很溫柔,這會兒就笑瞇瞇說“你要訂什么,一會兒寫了單子來,我給你按進價算,咱們連爐灶的租金一并寫清,日結便是。”
沈憐雪道“我只要生菜、香蔥、香菜和蛋,蛋要得多些,謝謝大嫂。”
林娘子點頭“好說。”
如此定下,沈憐雪心中大定,她回了家,迅速寫了單子,先定每日要十斤生菜,五斤香蔥和香菜,并一百個蛋,然后又寫了推車爐灶的租金,便去劉二娘鋪子里給了林娘子。
林娘子道“一般菜價按季有變,不過總也不會變化太多,菜都是一斤兩文,好時節十斤十九文,少時十斤二十二文,蛋都是一文三個,一百個蛋三十二文,都是中等個頭。”
沈憐雪也自買過菜,知道林娘子直接給了進價,立即謝道“謝大嫂。”
林娘子抬眼看向她“你手藝好,能做起來,別怕。”
她聲音溫柔,聲音里滿含笑意,卻如炙熱泉水,涓涓暖人心。
沈憐雪緊緊牽著女兒,她輕咳幾聲,點頭道“多謝。”
沈如意正聽著母親說話,就在這時,她耳朵一動,隱約聽到汴河大街有人吆喝“咳嗽藥,一文一貼,吃了今夜得睡。”
這聲音很陌生,但喊的話卻熟悉得很,沈如意一個激靈,她掙脫開母親的手,撒丫子往外跑。
那小小的身影一個閃神就不見了。
沈憐雪臉上的瑟縮和羸弱都不見了,女兒的消失,讓她整個人陷入癲狂。
“團團,你快回來”
作者有話要說1禁榷制度禁榷是指中國古代政府對某些商品實行的專賣制度。起源于春秋齊國,禁榷的范圍一般包括鹽、酒、茶等,關于這三者的律法也最為重要和完備。到了宋朝,擴大了漢唐以來的禁榷范圍,把礬、鐵、煤、香料、醋等列入禁榷物品。宋朝根據各種禁榷物品,制定了茶引,鹽引,酒引等,這些引券便成了有價證券,可以拿來炒賣,也可以當做銀錢直接給付。
團團打屁股讀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