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如意把那荷包放到桌上,抬頭看向母親“要收嗎”
沈憐雪幫她打開荷包袋子“這是你祖母的心意,你要收下。”
打開荷包袋子,輕輕一倒,里面還是一個荷包。
沈如意踮腳看過去,就看那荷包上面歪歪扭扭繡了一個白白的兔子,兔子邊上是一行小字“團團如意。”
這是趙令妧親手給沈如意做的祈福荷包,手藝笨拙,也不名貴,卻足夠有心。
沈如意伸手摸了摸那兔子繡紋,說“奶奶的女紅跟娘的不相上下,都很可愛。”
沈憐雪“”
沈憐雪嘴硬“我做絹花做得不是挺好。”
沈如意笑著倒在母親懷里“娘,我覺得你很高興,比任何時候都高興。”
沈憐雪摸了摸沈如意的小腦袋,道“是啊,娘很高興。”
過年的大菜昨日都已經預備好了,到時候上過一蒸便能吃,母女兩個在家里躺了一會兒,沈如意就躺不住了“娘,咱們去御街吧。”
她喜歡熱鬧,難得過年可以放松,自然要好好熱鬧一番。
沈憐雪想了想,道“也行,去喊你年年哥和燕子姐,問他們去不去,今日里瓦舍肯定很熱鬧。”
沈如意高興地出去呼朋引伴,不多時,甜水巷幾戶相熟的人家便一起出了門。
林娘子一家帶著劉春燕和劉春朋,孫九娘帶著鄭欣年,李麗顏自然跟在沈憐雪身邊,同沈如意一起往前走。
一路沿著汴河大街往前行去,沿路是關了門但貼著門神和桃符的人家,汴河大街安靜如同往日里的深夜,可每家每戶里,卻都是歡聲笑語。
一行人走走笑笑,一路來到御街。
此時大儺儀還未結束,身穿各色戲服的儀衛在表演最后的舞蹈,百姓圍在御街兩側,自是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沈如意看不見前面,李麗顏就一把把她抱起來,扛到肩膀上。
待到最后埋祟后,殿前司高聲唱誦“禮成。”
百姓之間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辭舊迎新,除祟迎安。”
看完了大儺儀,他們又往街邊的瓦舍行去。
今日的瓦舍比平日任何時候都要熱鬧,往常十文錢一張的門票,今日也漲到了二十,即便如此,也抵擋不住熱情的看客。
沈如意和劉春燕最喜歡看雜戲,大人們則愿意聽曲,鄭欣年和劉春朋便只能領著小妹妹們,擠在一群小蘿卜頭里看雜戲。
沈如意坐在鄭欣年給她找來的板凳上,仰著頭看身邊的鄭欣年“年年哥,丹鹿書院是不是很厲害”
鄭欣年俊俏的小臉還掛著因為寒冷而凍出來的紅暈,可他那股子翩翩少年郎的勁兒卻一點都不少,說話也是一板一眼的。
“丹鹿書院是如今汴京最大的書院,陸山長是享譽大宋的大儒,無數宰執從丹鹿書院走出來,如今的裴宰執就師承陸山長。”
鄭欣年認真回答她,低下頭看她“團團也想去讀書了”
沈如意慌忙搖頭“別胡說,讓我娘聽到,又要琢磨送我去書院。”
鄭欣年有點無奈,看著小丫頭古靈精怪的模樣,道“雪嬸嬸想要送你去書院,大抵是覺得自己無法再教你更多,你若是去書院讀書,可以看到另一片天地。”
鄭欣年的目光長遠,他抬起頭,遙遙看向一望無際的天。
“天下是很大的。”
沈如意曾經跟隨師父游歷大宋,見過邊疆的風沙,也見過江南水鄉,她甚至在潮州看到過大海。
她知道,天下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