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沈憐雪忙完了早上的攤子,讓李麗顏跟白柔兒回家去先準備午飯,便領著女兒去了孫九娘家。
要租商鋪,契約就比租房要繁瑣的得多,比如商鋪里面是否可以加后廚和塌房,都需要房東確認。
每一條變動都需要在契約中寫清,以便于之后收房清查。
孫九娘正在家里等她們,見她們來了,便過來牽起沈如意的手“咱們先去鋪子瞧瞧,隔壁那間已經空了兩月,也無人租用,現在就可以一起修葺。”
三人從樓梯下來,繞過劉二娘家的店鋪,路過胡記香藥鋪,然后便看到掛著蜂糖糕三個字的小店鋪。
鋪子確實不大,只有四開門臉,比劉二娘家的十開門臉要小得多,頓時顯得有些逼仄。
不過好處是這家由于大小,一直在做從食糕點,所以在狹窄的后院里有一處早就修好的烤爐。
沈憐雪對那個烤爐簡直是念念不忘。
只要稍加改造,就能把它變成專做烤鴨和燒鵝的吊爐,這省去不少事,平日還能做些從食點心,可以讓沈憐雪做出更多新花樣。
孫九娘取下腰間的荷包,在里面取出兩把鑰匙,她把兩邊的房門都打開一扇,讓沈憐雪跟沈如意進去瞧看。
沈如意一進去左側的店鋪,立即看到了通往后院后窗以及院中的烤爐。
這一處的店鋪由于位置緣故,院子只有劉二娘家三成大小,窄窄一條,院中并無水井,只有兩個半人多高的大水缸,添水的活計也是孫九娘包了的。
水缸對面就是搭了一處簡易棚架的烤爐。
烤爐邊上則是炭柴堆,如今卻都空空蕩蕩,只留下木頭圍欄。
小院子最后面蓋了一間不過成年男子六步步幅的后廂,原租客是用來堆放雜物和居住的,因搬來時候太短,又走得匆忙,后廂中其實并無多少存余,只留了一張竹床并兩個箱籠,還有幾個薄板柜子。
此處是孫九娘仔細設計過的,搭建在烤爐上的棚架格外加了小煙囪,并且棚架的長度很長,可以一直延伸到后廂門前,這樣來回前店后廂時就不會淋雨淋雪。
沈憐雪前后都看了一圈,頗為滿意,就連前面的舊柜臺她也很喜歡,說可以繼續當柜臺用。
孫九娘見她們母女都很滿意,便領著她們又去了隔壁。
隔壁店鋪原是賣醬料的,而且醬料還不是自家所做,只是去近郊采買便宜醬菜回來分賣,生意其實一直還行,但聽聞人家要自己去租寬敞店鋪自己做醬料,因此便不再續租。
孫九娘打開房門,沈如意一進去,就哇了一聲。
原因無他,這一處商鋪太干凈了。
干凈到里里外外什么東西都無,就連柜臺和桌椅都被搬走,只在墻角留下一把光禿禿的掃帚,掃地怕是都費勁。
孫九娘拍了拍兩間店鋪中間的墻壁“這是后加的,里面都是空堂,好拆,不承重也不礙事,上面的房梁完整,鋪子其實還是打通了好。”
沈憐雪跟沈如意仔細瞧看,覺得確實是很不錯。
不過這邊的店鋪沒有后院,只有前門,就不如隔壁來的敞亮。
“若是把中間的墻打通,在后門邊做一排桌,放我們的菜品,后廂改成后廚,加鍋灶和煙囪,上菜出菜就簡單得多。”
沈憐雪同女兒商量,沈如意點頭“對啦,這個舊柜臺就放在門口,另一邊擺放咱們的煎餅攤,這樣食客就只能從這一處進出,繞不開柜臺的。”
孫九娘聽著沈如意給母親安排擺設,不由咋舌“你這小丫頭,可真是聰慧啊,這主意都想到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主要是他們鋪子里女子居多,若是生意確實很好,難免有客人會逃單。
任何食肆都會遇到這個問題,她們不過是未雨綢繆罷了。
沈如意站在店鋪里,很是有些揮斥方遒“這里,以后就是我團團的了。”
孫九娘“噗。”
娘幾個看完了店鋪,孫九娘回去就讓沈憐雪在契約上增加改后廂為后廚這一項,證明雙方都應允。
前面店鋪中間的隔墻是孫九娘理應拆除,不寫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