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申心里一動“什么叫真把自己當太祖血脈”系統的劇情里面可沒提過這個,只說輔郡王一脈是安太宗庶弟分封出去的。
易清淑詫異“你不知道”她又看向陳宏向二人。
陳家兩姐妹也搖頭。
易清淑正色道“當初太祖只有太宗一個兒子,最初的輔郡王是太祖舊部之子,舊部為護主而死,太祖才收為養子,以子待之。”
易申和陳家兩姐妹面面相覷。
易申覺得她是后穿來的,過來這一個多月浪得飛起;閑暇時候倒是稍稍了解了一下大安朝的現狀,但壓根兒顧不上了解歷史。所以她想看看陳家姐妹的反應,試圖從中推斷易清淑所言的真假。
然而陳宏高兩人的神色比她還茫然。
大安朝不興“女子無才便是德”那套,無論男女,都崇尚德才兼備畢竟女子雖不能為官,但總要教導子女。
若是娶個大字不識的老婆回家,別人家兒子還沒說話就開始聽三百千,自家兒子總不能跟他娘一起學習女紅吧
又不是誰家都請得起開蒙先生。
陳宏高陳宏遠是國舅的女兒,出身已算高貴,她們從小飽讀詩書,史籍也讀過許多。但是初代輔郡王不是太祖的親兒子
這事兒她們真沒聽說過。
易申從她們臉上看不出什么,只好繼續看易清淑。
易清淑瞪她“怎么我會拿這種事開玩笑嗎說這個謊對我有什么好處嗎”
易申點頭“那倒也是。”
易清淑見她似乎仍然半信半疑,直接背了一段大安史給她聽。
太祖元后丁氏,乙卯年歸太祖,昭慶元年冊為皇后。生太宗及元和公主。昭慶十二年崩,時太祖哀甚,語太宗及眾女“皇后既去,朕不久矣。”又囑太宗“久后汝當善待諸妹,勿使遠嫁。”
背完這段,易清淑冷笑“昭慶元年的時候,太宗已經五歲,最初的輔郡王比太宗小四歲,昭慶十二年的時候,輔郡王已經十三歲。這么大年紀,就算是庶子,嫡母死了,他也得守靈的。怎么太祖只和太宗和公主們說話,不理輔郡王再說了,按照律法,太祖庶子也是有資格封親王的,他卻只封了個郡王,這是為什么,你還不明白他根本就是養子,沒那個資格”
易申仍覺得哪里不對。但是易清淑所說的這段大安史肯定是真的,畢竟這東西的副本就在翰林院放著呢,用這個說謊,破綻太大。
再就是易清淑實在沒必要說這個謊。
不過她仍然有些迷惑“你和我說這個,是為了什么”
易清淑恨鐵不成鋼“最初的輔郡王不是太祖的親兒子,我哥哥他根本沒有資格過繼給你爹當嗣子”
易申呆呆地看她半晌,大怒道“你哥哥居然想當太子”
易清淑“”這就過分了啊這是看不起誰呢,居然用這樣浮夸的演技對她
易清淑便也跟著演戲,大驚失色“我哥想謀奪太子之位,你居然不知道”
陳宏高和陳宏遠對視一眼,同時劇烈地咳嗽起來。
一行人江南省轉了大半個月。陳家姐妹大概真是來散心的,都買了些土特產,通過驛館送往京城。